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高一历史 )(解析版).doc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高一历史 )(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高一历史 )(解析版)

曲靖市宜良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3月份月考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 ②“延安”精神 ③“井冈山”精神 ④“长征”精神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①④③② D. ①③④② 【答案】D 【解析】是1919年;②是1936年——1945年;③是1927——1934年;④是1934-1936年,依据时间排序D正确。 2.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你认为下列各组数字中,能正确反映1952年、1956年、1978年、1992年和2004年5个不同年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的一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所以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应该在1978年之后开始下降,故A项错误;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至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之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比例最高,故B项正确;1978年之后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所以公有制经济比例应该下降,故C项错误;同上道理,故D项错误。 3.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对1550~1650年这一时期描述如下:“近代世界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贩卖黑奴和工业革命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C. “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D. 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 【答案】C 【解析】材料时间是对1550~1650年,属于新航路开辟时间,“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一个良机。在这些黄金般的岁月里,近代资本主义诞生了”说明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正确;A是18世纪;B是17世纪;D是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 4. 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放思想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7年两个凡是思想仍然强大,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当时尚未开展过度的拨乱反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尚未改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自身正确,但材料未体现此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5. 1979年春,广东省委书记提出:“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 A. 农村经济改革刚刚拉开序幕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 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 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答案】A 【解析】依据“1979年春”、“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重要的侨乡汕头市”、“搞贸易合作区”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改革开放之初对经济特区的设想,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背景,排除。 6. 孙中山认为“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他不承认共和则已,即已承认共和,若是一朝反悔,就将失信于天下,外国人也有不能答应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本原因是 A. 革命派在政治上还不成熟 B. 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 C. 幻想帝国主义制衡袁世凯 D. 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辛亥革命。从所给材料看,孙中山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其直接原因在于革命派缺乏足够的实力, 而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因此答案为 B。政治上不成熟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排除;幻想帝国主义的帮助还是因为自己的弱小,发展不够充分,故C项排除;D项的实力不足也是因为经济发展不足造成的,故D项排除。 考点: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特点 【名师点睛】关于辛亥革命,是高考重要考点。要把握住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性。关于局限性的根本原因,要作出准确归因,要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导致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是根本原因。另外,还要结合相关史观来认识辛亥革命,诸如革命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