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周期研究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经济周期研究精选

* 单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登记上市的股票市价,1929年1月1日就达到674.72亿美元,而1925年1月1日时,这个数字仅有270.73亿美元。到1929年10月1日,即股票市场崩溃前,这个数字又暴增至870.74亿美元。 * 从1924-192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834亿美元增加到1038亿美元,国民收入从691美元增加到874美元,分别增长24.5%和26.5%。而同期美国工人和职员的工薪收入则从441亿美元增加到508亿美元,只增长了15.2%。 *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政府20年代多次降低税率的税收政策在某种程度上也有利于国内高收入阶层。据统计,年收入5000美元的人在税率降低后,1929年完税后纯收入比1923年时增长了1%,年收入10万美元的人收入能增加10%,而年收入100万美元的人纯收入增长达31%。 在这种形势下,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人和企业手中。据统计,1929年美国5%最富有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个人收入的1/3。 * 股票市场的作用: 投资场所 企业和银行通过股票市场发行各种证券吸引 资金,将筹集的资金投向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经济运行晴雨表 作为生产投资的股票,股利来源于生产和产 品销售的利润 ,股价涨落一般是由发行股票 的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来决定。 * 生产过剩造成疯狂的股票投机 生产过剩使生产部门资金过剩,而资本要驱 利,会大量进入股市,推动股指上扬,大量资 金为逐利而将股票市场由投资场所变为投机场 所。 而当资金涌入股市推动股指上扬时,若股价严 重高于其企业真实经济实力时,其已不能真 实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 股票市场 疯狂投机 消费扩张 信贷消费 资本家驱利 下的盲目扩大生产 过度膨胀的信贷消费 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造成市场虚假繁荣 非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经济秩序被破坏 *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企业规模小 产品产量少 产品销售区域有限 单个企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小 经济危机时 企业减产、解雇工人、降低价格 小企业因资金不足 无利润而破产 社会生产减少 市场自发调节 供给需求平衡 *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企业规模大 产品产量多 产品销售区域无限 单个企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 经济危机时 垄断企业也会用减产、解雇工人等方式缓解危机,但会利用垄断优势不降价或少降价 垄断企业因资金雄厚、 有垄断利润而不会破产 社会生产未大量减少 市场自发调节失灵 供给需求仍不平衡 * 罗斯福新政:税收政策改革 《1935年税收法》实行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率,确立了历史上和平时期最高的税率。 最高个人所得税为75%,财产税为70%,公司收入税为15%。如对4万美元遗产征收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可征收75%;公司税过去一律是13.5%,根据该税法,公司收入在5万美元以下的税率将为12.5%,5万美元以上上调为15%。 被认为是“掏有钱人的钱包”,有利于“金字塔底被遗忘的人们”。 * 罗斯福新政:工业政策改革 《全国工业复兴法》,并建立全国工业复兴总 署(1933-1935)。主要依靠加强垄断,实行企业合作,以避免因危机加剧的竞争使经济的恶化更为严重。以此相联系的是加强劳资关系的调节,以稳定局面,为工业以及整个经济的复兴创造条件。 1935年后,工业复兴工作重点转入大规模地举办公共工程,并设立公共工程总署,以取代全国工业复兴总署。 这一庞大的公共工程计划一直延续到美国参加二战为止,它对当时缓和失业和促进工业的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罗斯福新政:就业政策措施 1933年5月颁布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该法授权复兴金融公司向联邦经济救济署拨款5亿美元作为救济金,并以直接救济的方式帮助失业者的工作。 从1933年5月至1935年4月该机构被撤消为止,共耗资40亿美元,领取救济的人多大446万人。 直接救济 * 罗斯福新政:就业政策措施 直接救济是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应急措施,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是启动一系列大规模公共工程,以工代赈,扩大就业。 1934年,美国政府将单纯赈济改为以工代赈,明确规定对有工作能力的失业者不发放救济金,而是帮助其通过参加劳动获得工资。直至二战前夕,政府投资的各种工程总计雇佣人数达2300万人。 以工代赈 * 罗斯福新政:社会保障制度 该制度规定,凡年满65岁退休的工资劳动者,根据不同的工资水平,每月可得到10-85美元的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的来源,一半由在职工人和雇主各交付相当工人工资1%的保险费,另一半则由联邦政府拨付。 自《社会保障法》生效,到1940年6月,该法给2800多万工人提供了失业保障,约有200万以上65岁退休的老人得到相关的补助。 包括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的《社会保障法》1935.8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