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9世纪中后期的现实主义文学ppt汇
娜达莎未婚之前,她天真活泼、性格开朗、感情深厚、富有诗意。婚后,她成了典型的贤妻良母,完全沉浸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中。娜达莎形象体现了托尔斯泰对妇女问题的保守点 安德烈厌恶贵族生活,早年追求荣誉和功名。临终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宽恕”,在于对一切人的怜悯和爱。 彼尔受过西方文明的影响,厌倦贵族生活。热衷于幻想和探索道德理想,但由于缺乏坚强的意志和克己力量而不自觉的沉沦。在俘虏营中,他受到农民士兵普拉东顺从天命、爱一切人的生活哲学的影响,确信“心中有上帝”才会有幸福。 对贵族态度的转变 《战争与和平》对贵族阶级持肯定态度,批判个别贵族,库拉金家族宣扬俄国人的群体主义意识,歌颂人民的爱国热忱。主人公彼埃尔和安德烈都属忏悔贵族,爱作自我分析,彼埃尔也是自传性探索人物。 《安娜·卡列尼娜》(1873—1877),全面否定贵族,批判上流社会的法律、道德、习俗和生活方式。肯定列文的乡村贵族生活方式,宣扬宗法式家庭理想。作者处于世界观转变的前夕。列文是忏悔贵族,自传性探索人物。 二 《安娜·卡列尼那》分析 1、情节 开端:“一切都混乱了”。 两条线索:安娜——列文 城市-乡村 道德-经济 结局:“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还没有头绪。” 2、形象 安娜·卡列尼那是托尔斯泰小说中的中心人物。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追求个性自由、爱情幸福的贵族妇女的典型形象。 安娜的性格命运 她具有的美。典雅、端庄、聪明、美丽、善良、热情、诚恳、感情真挚。 不相称的婚姻。 对爱情生活的追求,使她具有个性解放的特征 安娜把个人的爱情幸福看作与生命存在同值,当个人爱情幸福遭到失败之时,也自然导致了生命的毁灭。 《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1、描写封建贵族的衰亡史; 2、表现资产阶级的发家史; 3、揭露资本的罪恶和人与人之间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 4、赞美共和主义者 5、对理想社会的探索 三 《高老头》分析 1、情节(1819年冬——1820年初) 伏盖太太 高里奥(退休的面条商) 拉斯蒂涅(法律大学生) 皮安训(医科大学生) 伏托冷(在逃苦役犯) 鲍赛昂子爵夫人 米旭诺(老姑娘) 娜齐(雷斯多伯爵夫人 但斐娜(纽沁根太太 ) 泰伊番(维多莉小姐) 2、思想内容 ⑴ 揭露金钱的罪恶; 伏盖太太、高老头 米旭诺、夏泼莱三千法郎出卖伏托冷 伏托冷、雷斯多、纽沁根······ 泰伊番银行家 拉斯蒂涅 ⑵描绘贵族没落的厄运。 鲍赛昂子爵夫人(20万法郎利息的陪嫁割断同情夫阿瞿达侯爵的姻缘,阿瞿达侯爵同暴发户的丑姑娘洛希斐特联姻。) 3、拉斯蒂涅形象分析 是巴尔扎克《高老头》中的主人公。 是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原则腐化的贵族青年的典型。 人生三课(1) 鲍赛昂子爵夫人: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的快,你毫不留情的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他们骑的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高峰。 人生三课(2)伏托冷 “要弄大钱,就该大刀阔斧的干,要不就完事大吉······人生就这么回事,跟厨房一样腥臭。要捞油水就不能怕弄脏手,只消事后洗干净。”“人与人之间就象一个瓶里的许多蜘蛛,不是你吞了我,就是我吞了你,要追求百万家财,得用陷阱。” “在巴黎人堆里打天下,不像炮弹一般轰进去,就得象瘟疫一般钻进去。清白老实一无用处。” 人生三课(3)高老头的惨死 拉斯蒂涅在埋葬高老头的同时也埋葬了他作为高尚正直青年的最后一滴眼泪。决心抹煞良心,弄脏双手,同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参与分成,彻底堕落成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 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作品通过拉斯蒂涅堕落的过程,反映了金钱对人心的腐蚀力量,剖析了资本对人性的毒害,展示贵族必然衰亡的历史趋势。 拉斯蒂涅在世界文学史上,是一个依靠反向价值进击社会的人物形象。是一个再现式人物。 高老头形象 具有浓厚封建宗法制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形象。 在投机和商业经营方面,高老头颇具“才气”,不过在家庭关系上,他却有着浓厚的封建伦理道德。 溺爱女儿,具有自我牺牲精神。 爱钱,更爱女儿。 文学意义 巴尔扎克用漫画夸张的手法塑造的病态的父爱的典型。要“描写一种感情,这种感情如此伟大,因此不管你使这个人怎样伤心,怎样难堪,或者对他怎样不公平,也不能消灭这种感情:这个人是一个父亲,正如一个圣徒,一个殉道者、一个基督徒一样。” 社会意义 全人类共同的人性之爱,容易引起共鸣。 作者用父亲的爱反衬女儿忘恩负义,揭露和谴责金钱的罪恶:毁灭人性,沦丧道德,破坏家庭关系。 4、艺术特点 第一,精细而富有典型特征的环境描写。 第二,个性化的人物形象。 第三,多线条的情节结构。 作业题 一、名词 小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