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糖代谢与调节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糖代谢与调节课件.ppt

* 代谢控制发酵 Chapter 4 糖代谢与控制 第一节 糖代谢与调节 丙酮酸 葡萄糖 “糖酵解” 不需氧 “磷酸戊糖途径” 需氧 有氧情况 缺氧情况 好氧生物 厌氧生物 “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 CO2 + H2O “乳酸发酵” 乳酸 “乳酸发酵”、“乙醇发酵” 乳酸或乙醇 CO2 + H2O 一、概述 EMP途径 微生物发酵葡萄糖最为重要,有机物只是部分被氧化,如葡萄糖到丙酮酸,称为糖酵解。 柠檬酸 草酰乙酸 乙酰CoA CoA H2O 顺乌头酸 琥珀酰CoA 异柠檬酸 H2O H2O NAD+ NADH+H+ CO2 延胡索酸 苹果酸 FAD FADH2 H2O 草酰琥珀酸 CO2 NAD+ NADH+H+ 三羧酸循环 琥珀酸 GDP GTP ATP NADH+H+ NAD+ α-酮戊二酸 CO2 CO2 H H H H H2 H H NAD+ NAD+ NAD+ FAD ATP 磷酸戊糖途径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5-磷酸木酮糖 C5 5-磷酸木酮糖 C5 7-磷酸景天糖 C7 3-磷酸甘油醛 C3 4-磷酸赤藓糖 C4 6-磷酸果糖 C6 6-磷酸果糖 C6 3-磷酸甘油醛 C3 6-磷酸葡萄糖(C6)×3 6-磷酸葡萄糖酸内酯(C6)×3 6-磷酸葡萄糖酸(C6)×3 5-磷酸核酮糖(C5) ×3 5-磷酸核糖 C5 3NADP+ 3NADP+3H+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3NADP+ 3NADP+3H+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3CO2 CO2的固定反应 (1) (2) (3) 丙酮酸 苹果酸 草酰乙酸 电子传递系统与氧化磷酸化 1.生物氧化:在生物体内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凡是能通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的反应都称为生物氧化作用。 过程:脱氢、递氢、受氢 2、呼吸链:从代谢物脱下的氢,经过一系列传递体,最终传给分子氧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为呼吸链。又称为电子传递体系。 根据代谢物脱下的氢的最初受体不同,分为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以代谢物进行生物氧化所产生的能量合成高能化合物(如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4、P/O比值:表示氧的消耗与ATP生成的个数间的关系,即每消耗1摩尔氧所消耗无机磷的摩尔数,它表明每消耗1摩尔的氧所能生成的ATP分子个数的多少。NADH呼吸链P/O=3,FADH2 呼吸链P/O=2。 二、糖代谢的调节-能荷的调节 1、能荷的概念(energy charge) 能荷是一个表示细胞能量状态的参数。是细胞中所含腺 苷酸中含有相当于ATP的数量百分比,其表示式为:能荷=([ATP]+0.5[ADP])/([ATP]+[ADP]+[AMP])×100% 当细胞中腺苷酸全部是ATP,能荷为1; 当细胞中腺苷酸全部是ADP,能荷为0.5; 当细胞中腺苷酸全部是AMP,能荷为0 当细胞或线粒体中三种核苷酸同时并存时,能荷大小随 三者比例而异,三者的比例随细胞生理状态而变化。 在某种意义上,可把ATP当作糖代谢的末端产物。当ATP过量时会对合成ATP系统产生反馈抑制。当ATP分解为ADP、AMP 、Pi时。将其能量供给合成反应时,ATP生物合成的反馈调节被解除,ATP又得以合成。因此,能量不仅调节生成ATP的分解代谢酶类的活性,也能调节利用ATP的生物合成酶类的活性。糖代谢和中心代谢途径中的酶活性受能荷的调节。 图4-1 能量生成代谢体系的调节 当能荷降低时:则激活催化糖分解,(能量生成)酶系,或解除ATP对这些酶的抑制(如糖原磷酸化酶、果糖磷酸激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反丁烯二酸酶等)并抑制糖原合成酶,1、6磷酸果糖酯酶,从而加速糖分解和TCA的产能代谢。 当能荷升高时:细胞中AMP,ADP转变为ATP,这时ATP则抑制糖原降解以及糖酵解和TCA环中的关键酶(如糖原磷酸化酶,磷酸果糖激酶,柠檬酸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并激活糖类合成酶(糖原合成酶、1、6-P-果糖酯酶)从而抑制糖的分解,加速糖原的合成。 第二节 D-核糖发酵 (一)D-核糖发酵机制 (二)D-核糖发酵的代谢控制育种 1、出发菌株选择 芽孢杆菌属的细菌转酮酶缺陷突变株积累D-核糖具有普遍性。而E.coli、鼠伤寒沙门氏等细菌的转酮酸缺陷突变株并不积累核

文档评论(0)

danli2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