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构主义观念对于生态美学建构与消解
结构主义观念对于生态美学建构与消解
[摘 要]作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理论,生态美学需要厘清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生态美学在基本的理论旨归上与结构主义有诸多相通之处。从索绪尔发现语言的差异性结构到德里达等人消解了结构,结构主义都一再对西方传统哲学乃至文明进行颠覆。这种颠覆的力量对于生态美学犹如一把双刃剑,其毁灭一切的力量一方面推动了生态美学不断地超越传统哲学与美学,同时又一再威胁着生态美学的哲学根基和理论的合法性。本文从建构与消解的方面探讨了结构主义观念对生态美学的影响,以帮助生态美学从结构主义的理论资源中吸收到真正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养分。
[关键词]结构主义;生态美学;建构;消解
[中图分类号]B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848(2011)06-0012-07
[作者简介]吴承笃(1979―),男,山东曲阜人,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文学理伦和生态美学研究。(山东济南 250014)
Title: On Construction and De-Construction of Structuralism to Ecological Aesthetics
Author: Wu Chengdu
Abstract: As a typical cross- discipline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 ecological aesthetics emphasizes the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related subjects. From Saussure’s finding the differentiating structure of language to Derrida’s deconstructing structure, structuralism has been subverting western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western civilization. This power of subverting influences ecological aesthetics greatly. It drives ecological aesthetics to transcend traditional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On the other hand, it threatens ecological aesthetics’ philosophical roots and its theory’s legality. This paper examines ambivalent effects of strucutralism on ecological aesthetics.
Key words: structuralism; ecological aesthetics; construct; deconstruct
一
进入20世纪后半叶以来,面对严峻的生态危机,人类开始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并将生态因素作为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维度。美学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特殊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人的生存状态的改变,从根本上影响了美学的存在与发展,从而产生了以生态学观念为根基的新的理论形态――生态美学。生态美学是“生态学与美学的一种有机的结合,是运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美学,将生态学的重要观点吸收到美学之中,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形态。”①作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种典型的跨学科理论,生态美学的产生与发展并非孤立的、自足的思辨过程,它横跨生态学、美学与生态哲学等多个生态领域,需要密切的关注现实的生态现状,吸收借鉴相关理论与观念的有益养分,并不断地向其他的相关学科渗透。从发展渊源与内涵特征来看,生态美学与结构主义(包括后结构主义)、存在主义以及文化研究等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基本范畴的提出、方法论的构建以及研究内容的完善等方面都得到了相关理论的支持。但是跨学科理论面临的最大问题往往是理论自身的自洽性与合理性,以及相关观点对于理论自身建设的建构与消解。生态美学作为一个仍在建设中的新兴学科,需要厘清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关联,从理论资源的相通与相异中吸收到真正有助于自身发展的养分。
结构主义与生态学有着深厚的渊源。19世纪末自然科学经历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即“从原子论到系统论”的飞跃,传统的科学观念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科学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坚持还原论,使用分析的方法面对研究对象,认为只有通过对组成部分细节的认识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