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伊朗新仇旧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国与伊朗新仇旧恨

英国与伊朗新仇旧恨   尽管英国和伊朗历史积怨甚多,但二战后便越来越井水不犯河水,马马虎虎的外交关系也得过且过地维持到现在,那么何以闹出这么大的外交纠纷?      2011年11月29日,英国驻伊朗大使馆遭到伊朗示威者的冲击,两国随后的一系列针锋相对的举措,让彼此间外交关系降到“有外交关系以来的最低水平”。   令许多局外人感到奇怪的是,英国并非在伊朗核危机中对伊最强硬的西方国家,伊朗何以偏偏对英国紧咬不放,不断出手?   说到英国和伊朗的恩恩怨怨,那话可就长了。      英国以攻为守 一开始就不厚道      在17-19世纪初,伊朗的疆域和影响范围十分辽阔,今天高加索、中亚大片土地都是波斯的势力范围,但在沙俄的扩张下,波斯人步步后退,至19世纪80年代已丧失了高加索山以北12个行省,并失去了在中亚的势力范围,沙俄利用军事优势和伊朗哥萨克(伊朗上层军事贵族集团)与沙俄的血缘关系,攫取了在伊朗的治外法权,并直接威胁阿富汗,觊觎英属印度。   伊朗王室当然也不会任人宰割,他们向英国伸出求援之手。英国出于保护印度领地的需要,在1801年和伊朗签署同盟条约,伊朗答应不允许任何国家越境攻击印度,作为回报,一旦外国入侵伊朗,英国将从印度给予军事和财政援助。   然而条约墨迹未干,1804年第一次俄伊战争爆发,伊朗在强大俄军压迫下节节失败,丧师失地,而英国却见死不救,反在背后和俄国搞起交易。自1801至1814年,英国和伊朗前后签署过4部盟约,但都被英国人当作一张废纸,迫使伊朗在1813年签署丧权辱国的《古丽斯坦条约》,伊朗人向法国示好,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1826年,第二次俄伊战争爆发,此时英国和伊朗理论上仍是盟友,但第一次俄伊战争的一幕重演,英国再次抛弃了盟友伊朗,无奈的伊朗投入沙俄怀抱。   英国原本的如意算盘,是和沙俄划分势力范围,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做大的沙俄胃口大涨,开始觊觎阿富汗和英属印度。它不怀好意地怂恿伊朗,既然西边割地给沙俄,不妨“收复”东边故地作为补偿,而东边恰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1836年,打着“收复失土”旗号的??朗军队进军中亚名城、今属阿富汗的赫拉特,并得到沙俄的军事支持。赫拉特是中亚交通要冲,一旦落入沙俄势力范围,英属印度就门户大开,因此英国自然反应强烈。英国驻伊朗公使埃利斯致书英国外相帕迈斯顿,说出了英国外交史上的名言――“必须将阿富汗视作英属印度的边界”,这一霸权色彩十足的主张,得到帕迈斯顿和英国印度事务大臣霍布豪斯的认同。1838年, 在议会授权下,英国向伊朗发出“不撤军即宣战”的最后通牒,声称伊朗“构成对英国属地的侵略”,而实际上阿富汗本身就是独立国家,和英国隔阿富汗本土相望的赫拉特根本就不是英属印度领地。然而在英国的威逼下,沙俄率先胆怯,撤消了对伊朗的军事支持,迫使伊朗在1838年撤军。   1856年,英国和法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沙俄,趁势染指伊朗,发动了英伊战争,并迫使伊朗在1857年签署《英伊巴黎条约》,伊朗承认阿富汗独立,并承认赫拉特属于阿富汗,英国继沙俄之后,成了第二个对伊朗享有特权的大国。   可以说,这一阶段的英国对伊朗十分“不厚道”,翻云覆雨,巧取豪夺,令伊朗饱受创伤。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1857年后伊朗王室却进入和英国的所谓“蜜月期”。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伊朗卡扎尔王朝国王纳赛尔丁#8226;沙贪图享乐,迷恋欧化生活,英国人投其所好,殷勤地招待他一次又一次在欧洲作奢华游历,并借机成为伊朗最大的债主;另一方面,殖民老手英国虽然霸道,却时常戴着一副“殷勤礼貌”的面具,而粗暴的沙俄则一副“太上皇”嘴脸,倚仗高加索以北的强大军力以及在伊朗哥萨克中的影响力而为所欲为,伊朗王室也希望拉住英国,让两大强权互相牵制。   英国正是抓住伊朗王室的这些破绽,不断扩大自己在伊朗的控制力,他们给伊朗王室的借款都附加苛刻的条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伊朗的交通、金融、矿产、通讯、捕鱼等要害经济部门,都成为英国借款抵押品,被英国人所把持。   英国是借着打击沙俄进入伊朗的,而伊朗亲西方知识分子和立宪派,也一度把抵御沙俄入侵,实现伊朗现代化的希望寄托在英国身上。但出于利己考虑,英国此时想的,却是尽快与沙俄在伊朗握手言和,坐地分赃,好将精力转向更重要的欧陆。1907年8月31日,英国-沙俄签署协议,划分了两国在伊朗、阿富汗和中国西藏的势力范围,其中伊朗北部包括德黑兰在内79万平方公里为沙俄势力范围,南部35万平方公里靠近阿富汗和英属印度(今为巴基斯坦领土)的地区为英国势力范围,其余则为缓冲区。这个协议所涉及的三块地区,当时都是独立国家或独立国家领土,英国和沙俄却旁若无人地进行切割,这当然激怒了伊朗知识分子和立宪派,他们转向后起的德国,在伊朗形成势力庞大的亲德集团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