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茶与中华文化.ppt
六、茶与中华文化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二)茶与文学 (三)茶与歌舞戏曲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茶与佛教“因缘”深长,自古就有“茶禅一味”的说法。 佛教是公元前6—5世纪由古代印度迦毗罗卫国(在今尼泊尔)的王子释迦牟尼创立。最初从西域传入我国。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以后,由于教义与僧侣活动的需要,茶很快就与佛教结下了不解的缘分。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佛教要求:坐禅修行,“跏趺(fu)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过午不食”,不可饮酒,戒荤吃素。因而,需要有一种既符合佛教规戒,又能提神醒脑和补充“过午不食”的营养。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茶叶特性: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生津的药理功能、平和饮料。 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味至寒,最宜精行俭德之人”。 古人认为,茶能清心、陶情、去杂、生精。 所以,饮茶是最符合佛教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从而,茶叶成了佛教的“神物”。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茶与佛教的密切关系: 有明确文字记载,可上溯到晋代。《晋书·艺术传》记述:东晋敦煌人单道开,在后赵都城邺城(今河北临漳)昭德寺修行时,室内坐禅,昼夜不眠,“不畏寒暑”,诵经四十余万言,经常用饮茶来提神防睡。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唐宋时期,佛教盛行,寺院饮茶之风更烈。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常住赵州观音寺,人称“赵州古佛”。由于嗜茶成癖,因此每说话之前总要说声:“吃茶去”。《广群芳谱·茶谱》引《指月录》载道: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师问:“新近曾到此间么?” 曰:“曾到” 。师曰:“吃茶去” 。又问僧,僧曰:“不曾到” 。师曰:“吃茶去。” 后院主问曰:“为甚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师召院主,主应诺,师曰:“吃茶去”。“吃茶去”是从谂禅师的机锋语。自此以后,“吃茶去”三字,便成了禅林的著名法语。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寺院重要佛事活动:饮茶 宋朝时我国许多寺院中也逐渐形成下一套庄严肃穆的茶礼和茶宴。以径山茶宴最为有名。 径山寺始建于唐代,宋元时,有:“江南禅林之冠”的美誉。径山寺不但饮茶之风甚盛,而且每年春季,经常举行茶宴,坐谈佛经,形成有名的径山茶宴。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在许多寺院里,还专门设有供僧侣们潜心念佛和招待施主的“茶堂”,在演说佛法皈(gui)戒的法堂里面,备有召集僧侣饮茶的“茶鼓”。以及特别设有掌管烧水煮茶的“茶头”和在寺院门前布施茶水的“施茶僧”。在福建武夷山,还把讲经说法等佛事称作“普茶”,这种风习,一直沿袭至今未绝。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寺庙奉茶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僧人与茶人 唐代名僧释皎然,人称“诗僧”,他爱茶、恋茶、崇茶、平生与茶结伴,一生作有许多茶诗,“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是他的名句。 五代十国时,吴僧文了,精于煮水烹茶之道,被后人称为“汤神”,授予华定水大师上人称号。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宋代的南屏禅师,深通茶事,对点茶“得之于心,应之于手,非可以言传学到者”。 “茶圣”陆羽,也是寺院出身,虽非僧人,但成年后行迹时常出没寺院,并与许多僧人保持着真挚的友谊。 六、茶与中华文化 (一)茶与宗教民俗 1、茶与佛教 佛教与茶叶生产加工 我国江南许多名寺古刹,有专门从事茶作劳动的僧侣。唐朝寺院种茶是很普遍。他们自行种茶,采制茶叶。这就是人们常说“寺院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推荐!)2025北京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及答案.pdf VIP
-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校园生活真快乐 大单元整体学历案教案 教学设计附作业设计(基于新课标教学评一致性).docx VIP
- 儿童呕吐腹泻家庭护理ppt.pptx
- 2025北京中考真题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VIP
- 交通安全设施(标志、热熔标线)施工方案.docx VIP
- 食品采购管理方案.docx VIP
-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知识测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酒店服务英语课件 3 外币兑换服务.ppt VIP
- 干眼诊治新进展讲及白内障术后干眼的防治.pptx VIP
- 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施工方案及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