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安全E把罩.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资讯安全E把罩

資訊安全E把罩 .tw/~tn/default.htm 前言   網際網路時代由於Internet具有便捷、傳輸迅速及互動性的特色,它的影響已深入各個階層及各種行業,使得網際網路愈來愈大眾化,未來網路社會可能成為主要的生活方式。然而,過度資訊化的結果必須正視高科技帶來的副作用,因為資訊科技的不當使用已對社會造成不少傷害,有時遠超過該科技所帶來的便利。   根據資策會2003年3月底的統計資料,台灣上網人口已達867萬人,普及率為38%。根據經濟部技術處委託資策會進行的「2002年我國家庭資訊通信技術應用概況之調查研究」,2002年我國家庭上網普及率達53%,在使用層面如此廣泛的前提下,資訊安全更是一項重要的課題。試想想看,在全球的天空中,每天有超過五千萬人透過網際網路相互溝通而產生無形的接觸(註三),如果有心人士想利用這種具跨國性、隱密性、無距離限制而又錯綜複雜的網路進行犯罪,可真是叫人防不勝防。   在法務部的統計中,網路犯罪常見的樣式有以下幾種: 1.利用網路散佈或販賣猥褻圖文影片 2.利用網路媒介色情交易 3.利用網路發表不法言論 4.虛設購物網站詐取訂購貨款 5.利用網路侵犯著作財產權 6.利用網路煽惑他人犯罪 7.利用網路冒名濫發或偷窺電子郵件 8.利用網路散佈電腦病毒 9.駭客入侵網路銀行盜領案等   其中又以網路色情是最普遍的犯罪樣式(註四)。   據立法委員林德福先生日前在立法院質詢的內容提及,北縣警局統計2002年台北縣各類電腦犯罪共移送八百二十七件、八百九十二人,與2001年下半年總計四十五件、四十六人比較,網路犯罪成長率將近八倍。 ??????? 網路安全的課題與網路犯罪息息相關,後者探討加害者所觸犯的法律問題,前者關心的是如何採取防護措施,以免成為受害者。針對網路犯罪型態層出不窮的情形,教師本身使用網路或處理學生資料與教師指導學生注意資訊安全該有什麼做法,將在此次研習內容中呈現出來,以下將就資訊安全對我們的影響逐一探討。 參考資料: 註一:任文瑗 陸啓超 : 資訊倫理教育與侵權行為意圖之探討 。資訊與教育雜誌94期 註二: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網際網路資訊情報中心FIND 註三:華視新聞雜誌 1997/11/12 0821集 網路戰警 註四:黃自強 網路犯罪成為新課題 2003/06/29 舉隅   這些資料是根據老師們常遇到的經驗及媒體相關報導整理出來的,目前在網際網路上所透露出與我們個人相關的資訊安全問題有下列幾種實例: 1.收不完的垃圾郵件:   此種情形在一般人身上時有所聞,但對一些單位主管或是網管人員而言,他們的電子郵件信箱往往被公佈在網站上面,經過專門蒐集電子郵件信箱販售圖利的人四處販賣這些資料後,就極可能較常人有收不完的垃圾郵件。這種狀況可能不會有什麼實際的危險,但卻會造成生活上實際困擾,例如:浪費時間精力處理這些垃圾郵件或是在丟掉垃圾郵件時一個稍微快一點的動作把重要的郵件也一併給刪掉,如此惱人的垃圾郵件如何避免呢? 2.「網路」遇故知:   曾經收過別人轉寄的電子郵件嗎?每一次郵件轉寄後,是不是都會出現曾收過信的郵件地址,可否在轉了好幾次的郵件中看見往日好友的名字及郵件地址?以往他鄉遇故知是人生一大樂事,當事人可能當場興奮莫名,相擁而泣。但在網際網路世界中你可能笑不出來,因為你的郵件地址也同樣會在郵件轉寄當中四處流傳,最後傳得有多廣多遠早超乎我們的想像,如此一來你的個人隱私還有幾分?另外有專家做過實驗,如果想寄信給特定對象,在不知其email地址情況下發信給所有認識的人請他們轉寄,實驗數據顯示這封信要轉寄到此特定對象手中,所需的平均轉寄次數為6次,可見跨越國界的藩籬,地球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遠比想像中來得親密,如果不小心謹慎,轉寄mail這件事會是暴露他人隱私的一個方便途徑(註一)。 ※保護之道:轉寄之前先將他人的郵件地址刪去,以免把別人的郵件地址給傳出去。 3.填問卷:   幾乎人人都有機會被邀請填寫問卷的經驗,多數人覺得這只是舉手之勞無關緊要,或是當作日行一善。也有人為了得到一個小小的贈品例如:一隻原子筆、一包面紙……等,把自己的個人資料拱手送人,結果極可能收到一堆垃圾郵件,較令人擔心的是不知這份資料輾轉流入何人手中?會拿去作什麼?會不會有不法的動機?背後隱藏的損失將是無法言喻的。因此問卷上較私人的資料如:身分證字號、電話、出生年月日……等,在填寫問卷時不得不深思 。 ※保護之道:不隨便填問卷,真有必要填個人資料時要避免把身份證字號,出生年月日填上。 4.教師網站上的輔導資料:   有些熱心的教師將自己輔導學生經驗放在班級網頁上,原意是希望可以分享資料供別人參考,其中卻也含有安全上的隱憂。因為,教師把學生的真實姓名、發生事件、家庭狀況都鉅細靡遺地放在網頁上,對學生而言公開這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