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南中学的期中考试初三语文命题范围与说明.docVIP

园南中学的期中考试初三语文命题范围与说明.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园南中学的期中考试初三语文命题范围与说明

初三语文第一学期质量测试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本试卷共20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要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第一部分 阅读(87分) 一、文言文(共38分) 考生注意: 1.请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1-6题。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C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请将选定的组号填入答题纸的指定处。 2.7—10题为考生共做试题。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一)默写(15分) 1、(1) ,暗香浮动月黄昏。 (2) ,铁马冰河入梦来。 (3)散入珠帘湿罗幕, 。 (4)《少年中国说》中有关“干将莫邪”典故的文字是 ,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2、然试易地以处 3、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 (三)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4—6题(7分) 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4、《出师表》的作者是 (人名),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 》(作品名)成功塑造了他“智慧第一,忠心无二”的形象。(2分) 5、用现代汉语解释选段中划线的句子。(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其父康,曾为庐江太守,与袁术交好。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下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情到真处,小节亦关至行,况六岁之儿,一橘不忘母乎,真千古美谈也。今人席间怀果,欲娱其儿。夫一样怀归,盍易爱子之心以爱亲。怀物与儿,识者贱之,怀物奉亲,人皆敬之。奇哉陆郎,可以为法矣。 7、下列与“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向吾不为斯役 B.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C.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D.不足为外人道也 8、对第一段划线句“术奇之,后常称说”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 A.袁术认为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称道 B.袁术感到陆绩是个非常稀奇的人,后来经常称道此人 C.袁术认为陆绩的这件事是稀奇的事,后来经常说起此事时很喜悦 D.袁术感到陆绩这个人的这件事是奇人奇事,后来常常向别人述说 9、陆绩“知孝”表现在 (用文中语句回答)(3分) 10、从第二段可以看出,作者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二、现代文(共49分) 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9分) 苦的感悟 侯军 ①在人类品尝过的诸多滋味中,“苦”大概是最复杂、内涵最丰富的,因而最具哲学意义的一种味道了。人的味觉器官对苦的排斥恐怕是先天的,譬如给一个婴儿吃苦药,往往会遇到最顽强、最原始的抵抗。而在人们的日常语言中,凡是沾上苦字的词儿,大都是灰暗而低沉的:经受艰辛叫“吃苦”;生活困难叫“穷苦”;无依无靠叫“孤苦”;身体或心灵不好受叫“痛苦”……佛家语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儒家语中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苦是漫漫之长夜,人们对苦的东西往往避之惟恐不及。 ②然而,苦的复杂性却正在于此:在某些时候,苦确实如影随形,挥之不去;更有些时候,人们竟然视苦如命——君不见人类从古至今最嗜好、最痴迷的三大饮料,就全都是“苦水”:咖啡是苦的,可可是苦的,位居世界饮料之冠的茶,同样是苦的。这实在是一个难解之谜。 ③与苦相对的是甜。人们对甜的接近也近乎是天生的。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糖?哪个婴儿吃药时不送之以甜水?人们语言中的甜字也总是作为苦的对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