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六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翻译六忌

文言文翻译六忌 山西省汾西县第一中学 庞志军 文句翻译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重头戏,分值一般要占到8-10分,占据了文言文阅读的半壁江山。而且,它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及《考纲》对考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全部能力要求和对各知识点的考察。是考生在文言文阅读时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因此,必须引起考生的高度警惕,认真察辨,小心应对,切忌匆忙下手,胡堆乱砌,从而导致功亏一篑。笔者试图从考生在作答此考点时容易忽视及易出错的六个反面给予广大考生以警醒,祈望考生能在高考中有所裨益。 一忌倒装不调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如果在文句翻译时遇到此类句式,一定要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序作恰当的调整。否则,必定会因此而在得分上受损。 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1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之。 在本段话中,“胁王以危言”是一个典型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必须将状语“以危言”提前到动词“胁”之前,翻译为“用耸人听闻的话要挟梁王”,而不能翻译为“要挟梁王用耸人听闻的话”。 再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句中“亦不之虑”是一个典型的宾语前置句,“之”作代词,指代“叶限”,在句中充当宾语,翻译时,应将宾语“之”后置到动词“虑”后,翻译为“也就没有怀疑她”。 再如:2010年高考上海卷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句中“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作中心词“民”的定语,翻译时应将定语“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置于中心词“民”之前,可译为“桂阳有因争船因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如译为“桂阳人因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则恐怕就要失分了。 二忌省略不补 对于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一定要补充出其省略成分,省略的成分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介词结构)。另外,文言文中的人名一般只在开始有姓氏,以后再出现其人时,只有名而无姓,为了避免在译文中被阅卷人误解,考生最好补充出其姓氏。 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1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之。 上句中“会元遣脱脱征饷”和“必欲杀之”分别省略了介词结构“于云南”和主语“脱脱”,翻译时前句先补充出“于云南”,后调整到谓语“征饷”前,可译为“恰巧元朝派遣脱脱到云南征收粮饷”;后句补充出主语“脱脱”,可译为“脱脱一定要杀死王祎”。 再如:2010年高考全国大纲卷2 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句中“凝”为人名,翻译时补充出姓氏,译为“张凝”;“何面目也”前省略了动词“有”,翻译时应译为“有什么脸面呢” 再如:2010年高考辽宁卷 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本句中“留戍安吉”动词“留”后省略了代词“之”(吴国定),翻译时,应补充出来,可译为“留下他戍守安吉”,而不可译为“留下来戍守安吉”。此外,人名“良淳”“国定”应分别补充出其姓氏“赵”和“吴”。 三忌古今不分 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切忌不作仔细辨析就草率地以古律今,应该认真审视这个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分,正确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从而用古义做准确翻译。 例如:2010年高考安徽卷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句中“行李”是个古今异义词,(古指“出使的人”“使者”见《烛之武退秦师》),今义是指“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翻译时考生一定要注意用古义进行翻译。 再如:2010年高考湖南卷 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也。 句中“偏方”为古今异义词,(古指“偏僻的地方”,据语境可知),今义是指“民间流传的古药方”。翻译时一定注意要用古义来解释。 四忌多义不辨 对待文言文中的多义词,一定要注意根据语境进行辨析,把握其在具体的语言坏境中的准确意思,切忌随意做出解释。 例如:2010年高考全国卷1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句中“与”是一个一词多义。“与”在古代汉语中可作动词,解释为①结交、亲附②参与③对付④同意、赞许⑤给予、授予;可作连词,译为“和、跟、同”;还可作语气词,通“欤”。代入后应是连词“和、跟、同”符合语境。 再如:2010年高考山东卷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句中“数”“见”是典型的一词多义。“数”可作名词①算术②技艺、方法、方术③命运、运数;可作数词“几”;可作动词①计算②例举罪状;可作形容词①屡次、多次②密。代入句中,应作形容词“屡次、多次”来讲。“见”常见的有5个义项:①看见、见到②见面、会见、接见、召见、拜见③被④放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表示对自己怎么样⑤通“现”,出现,显现。置于语境之中,应作义项③来讲,解释为介词“被”。 五忌活用不明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现象,即在古汉语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