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元文学之路.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伯元文学之路

欧阳健:李伯元的文学之路 2011-6-9 11:18|?发布者:?文青|?查看:?2204|?评论: 0|来自: 《学海》1994年第4期 摘要: 居晚清四大小说家之首的李伯元,不是梁启超那样的时代巨子,而是处于政治漩涡之外的小人物;他的人生价值,在于作为一名职业报人和职业小说家的成功事业和开创一代风气的广泛影响。 李伯元,名宝嘉,又名宝凯,伯元是 ... 李伯元,名宝嘉,又名宝凯,伯元是他的字,别号南亭亭长,又号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江苏武进人。曾祖李文喆,字吉甫,嘉庆丁卯(1807)举人,任教谕,寿至九十三岁。祖李芸,字德卿,邑庠生,二十九岁卒。父李翼辰,字申次,自幼随伯父李锡琨(字嗣卿)侨寓山东。母吴氏(1843-1909),甘泉籍,候选通判吴荧之女。李伯元于同治六年(1867)四月廿九日(阳历6月1日)生于山东,三岁丧父,由堂伯父李翼清(字念仔)抚养。李翼清历任山东肥城、胶州等知县,兖州同知,光绪十四年(1888)升东昌府知府,山东候补道。“伯元祖上已三世同居,没有分家”,秉承这一传统,李翼清“视子侄如一体,对伯元尤悯其孤而爱其慧,平时督教甚严”,加上其母吴氏亦有文化,“不稍予姑息,以是伯元学业精进,擅制艺、诗赋,能书画,工词曲,精篆刻,馀如金石、音韵、考据之学,无不触类旁通。”吴氏爱读小说,笃于孝道的李伯元,便“每晚必读一、二回,为母解闷,如读《红楼梦》,则用京音;读弹词小说,则琅琅成韵,均有其独到之处”(李锡奇:《李伯元生平的回忆》、《李伯元生平事迹大略》,见《李伯元研究资料》第29-37页),这种诵读活动,培养了李伯元对小说弹词等通俗文学的爱好,也为日后的通俗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李伯元十三四岁起,曾数次回原籍江苏武进参加童试,大约在二十岁时,以第一名考取秀才,补廪贡生,其时当在光绪十二年(1886)前后。有了秀才的身分,还必须通过乡试考中举人,方才获得做官的资格。关于李伯元是否参加过乡试,有两种矛盾的说法:一种说“屡试省门不售”(李伯元继室庄夫人内侄婿赵孟轺文,见顾颉刚:《〈官场现形记〉之作者》,《李伯元研究资料》第16页),一种说他“考取秀才后,只去江阴院试过一次”(李锡奇语,《李伯元研究资料》第4页)。江阴院试乃童试最后阶段,并非乡试。从光绪辛丑(1901)朝廷开特科,徵经济之士,湘乡曾慕涛侍郎荐之,李伯元以“使余而欲仕,不及今日矣”辞不赴(吴趼人:《李伯元传》)的表现看,他很可能没有再去参加乡试,以谋进身之阶。其时,李伯元又放弃了两个同官场相关的机会,一是“适遇山东遵筹饷例开捐,念仔便为伯元捐了一个本省府经略的功名(李锡奇:《李伯元生平的回忆》,一说“纳赀为县丞,签分山东”),一是“其从兄李谷宜寻以道员总办滁州土厘局,招君襄办文案”(顾颉刚:(《〈官场现形记〉之作者》,转引赵孟轺语),而李伯元均因无意于功名利禄,未赴。吴趼人称其“夙抱大志,俯仰不凡,怀匡救之才,而耻于趋附,故当世无知者”(《李伯元传]),是有根据的。这一决定人生之路的抉择,对于李伯元日后的文学活动可以说大有影响。 光绪十八年(1892),李翼清从山东辞官回里,李伯元一家也一同返回常州,时年二十六岁。越二年,李翼清去世,“伯才内伤门庭的多故,外感国势之砧危,慨然有间世之志。”(李锡奇:《李伯元生平事迹大略》)这里说的“国势之砧危”,指的就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方面的惨败,李伯元痛感“甲午惨败之后,国家瓜分之祸迫在眉睫,非大声疾呼,不能促使全国上下觉悟,而欲唤起群众,须以报纸为宣传利器”(李锡奇:《李伯元生平的回忆》)。从李锡奇回忆“伯元在乡时曾与吾父、兄讨论此种主张,还一起商量过办报方法”的回忆看,李伯元之投身报界,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刚过而立之年的李伯元,举家来到我国最大的都市、近代文化的中心上海。他先入大型报纸《指南报》馆任编撰工作,未及一年,大约因《指南报》与其旨趣不合,便于次年五月二十五日创办上海第一张小报《游戏报》。 “游戏报”的名称,显然受到西方文论的启发(早在乡居之日,李伯元就曾从传教士学习英文,西方文化对他必然有所影响)。《论游戏报〉之本意》云: ? 《游戏报》之命名,仿自泰西。岂真好为游戏哉?盖有不得已之深意存焉者也。慨夫当今之世,国日贫矣,民日疲矣,士风日下,而商务日亟矣。有心世道者,方且汲汲顾景之不暇,尚何有恒舞酣歌、乐为故事而不自觉乎?然使执涂人而告之曰:朝政如是,国事如是;是犹聚瘖聋跛躄之流,强之为经济文章之务,人必笑其迂而讥其背矣。故不得不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亦觉世之一道也。海上为通商巨埠,骄奢繁盛,甲于五洲,势利之区,逋逃之数,天生人众,懵懵懂懂,在睡梦中,而无有从旁为之大声疾呼者。不知歌楼舞榭,一痛哭之场也;甘饴旨酒,一鸩毒之味也;洞房曲室,一养患之所也;钿车宝马,一痿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