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区俚语歇后语的全集.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潮汕地区俚语歇后语的全集

全集 --------------------- 俗语是包括口语性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俚语等种类在内的,定型化或趋于定型化的简练习用语汇和短语。民谣是民间流传的歌谣。 潮汕方言俗语是潮汕文化的特殊凝聚载体,是一个多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宝藏。民谣是蕴含着大量方言俗语的口头载体。潮汕方言俗语、民谣在民间流传,使用极广,潮人以富有魅力的语言,艺术地反映生活现实,不少俗语、民谣浅白通俗又深有寄意,不仅高度地概括民情俗尚,而且直接表达群众爱憎褒贬,为人所喜闻乐诵。 潮汕方言俗语、民谣涉猎的范围很广,包罗万象,既是生活、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潮汕地区自然、社会特色的反映,直接体现出潮汕民间的心态、眼光、民风、世情,是研究潮汕文化的第一手材料。按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五类。 1、气象农时 潮汕地区农业发达,但人多地少,以精耕细作和高产著名。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手段是手工耕作,预测气象、掌握节气事关重大,对于出门商旅、渔航以及手工百业,也都关系密切。因此,不少方言、谚语、民谣与气象、节时、物候有关,以之指导农事。(以下搜集俗语、民谣中下划线词语为方言土语,括弧内为普通话语词) 正月落早种,二月种地豆(花生),三月禾苗长,四月茄花开。五月桃子熟,六月掘番葛(地瓜),七月摘龙眼,八月剥麻皮,九月鱼菜齐,十月新米炊,十一月柑皮红,十二月梅花开。——《农事十二月歌》 天顶无云,地下无船,穷人饿死,富人着瘟。(注:此民谣指大旱之象) 早雨晏(晚)晴,晏雨留夜。 六月初一有响雷,一雷镇九台(台风);六月初一无响雷,当年祸就来(指要刮台风)。 正月北风和,三四北风旱,五六北风祸,七八北风毒过蛇。 夏天日落斩(砍)担柴,冬天日落洗双脚。 早出日头无好天。 夏至响雷,割稻披蓑。 夜昏(黄昏)起云半夜开,半夜起云雨就来。 星照湿地,雨落唔离(下不停)。 四月初八无雨,果子多过石部(石头)。 东风吹过夜,大水浸楼棚。 正月寒死牛,二月寒死马,三月寒死老历假(久病老人)。 霜降雨,毒过药,一亩去一石。 2、乡土风情 一些俗语反映出潮汕的风光物产,当时繁荣的城乡景观、特殊的市井风情,语气中流露出潮人的乡土感情。 潮阳人县(人多),海阳(潮安)银县、揭阳米县。 到潮无到桥(湘子桥),白白走一场。 十五夜看灯——出出唔平样(不一样)。 桥头仙(闲人)——日日有。(潮州湘子桥上天天有闲散之人。讽刺无所事事者) 上世有修,正出世在潮州。 潮州腐乳饼,汕头妈宫粽球。 爱穿待嫁,爱食待生。(妇女出嫁时穿新衣,生育时吃好东西,喻盼好事) 以宗教活动入谚,并不限于宗教本身,而是以之引申、借喻日常生活之事理、体现出多神崇拜的宗教活动在民间影响之广: 太阳公生做戏——唱乞(给)天听。 师公(道士)遇着鬼——无法。 食无三日菜脯,就想上西天。 食斋补唔到(不够)积恶。 三山国王霖田宫——正宗。 3、世态人情 这方面的俗语、民谣,内容十分丰富。既勾画出社会百态,也有生活经验;既有愿望追求,也有嘲讽调侃;既有赞美青春与爱情,也有各种人世忧伤、快乐;既有惩恶扬善,弘扬民族传统美德,也有小农意识、市民意识或扭曲了的心态。但都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反映。 猪生猪惜(疼),狗生狗惜。(喻同类相亲) 胶己(自己)拍(打)父,叫人行孝。 六月大菜——假有心。 十二碗丸食存一粒——假客气。 一人主张,不如众人参详(商量)。 双头做斋赚无食。 猫书读一肚,唔识猫娘(母猫)共猫牯(公猫)。(喻读死书) 世态人情在民歌民谣中得到更为立体的表现。如这首《唪嗄》,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图景: 唪嗄、唪嗄,阿兄去买茶。吩咐娘仔着经布,吩咐细妹着纺纱。狗囝着知饲。咸菜哩着卤(腌)到够,唔到买鱼囝虾囝来相添。 4、人物掌故 人物掌故的出处,包括当地民间传说、历史掌故和传统的小说戏曲,前者更具地方色彩,后者由于融入地方方言,押韵上口,使传统文化更易为大众所接受而起了传播作用。 (1)地方掌故 老北(识)字掠无爬蜞(蟛蜞)。(清初禁海,不识字者不为布告所阻,敢下海营生。喻有知识不如文盲) 韩文公教示——知小理(羞耻)。(典出韩愈治潮,兴文教化) 一板拍死江西王。(此为明代潮阳人肖端蒙除暴故事) 牛脾孬过丁盛发。(丁盛发为潮州名医,脾气大) (2)小说戏曲 武松个阿兄——武大。(潮语“武大”有扩大事态或大讲排场之意) 红面关爷——激着住(就)行。(重义少思,易于动怒) 陈三五娘相娶走,放掉(丢弃)益春在半山。(喻过河拆桥) 火烧草料场——事出有烟(因)。 潮汕民歌中有首《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