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飞来峰保护工程的设计的方案2
前 言
受浙江省杭州市园文局灵隐管理处之委托,我所于2000年5月承担了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摩崖造像保护工程的设计任务。本次项目内容包括两部分。
1、针对题刻区保存现状和文物主体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科学的题刻区总体保护方案。
2、以21—29龛(龙泓洞造像区)和59—68龛(冷泉造像区)为重点研究和治理对象,根据现存病害的危害程度,按照“保护第一,抢救为主”的原则,制定合理的、科学的试验性施工技术设计方案。
根据任务之具体要求,我所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有关技术人员于2000年9月下旬联合赴现场进行了题刻区内的水文及工程地质详勘,详勘的主要对象为题刻区重点保护范围,重点对象为龙泓洞造像区、冷泉造像区。现场主要完成了造像龛现状测绘、工程地质测绘、地质雷达勘探、电法测深、电法剖面测试及石刻表面自由吸水率测试,并提取了岩样和地下水、地表水及雨水样。2000年10月至11月,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岩土工程试验室和测试中心,完成了岩样的物理力学试验、岩石的矿物成份的测定、水质分析等测试任务,并进行了有关稳定性计算。通过室内外的综合研究,现已查明了题刻区内的环境地质病害现状、类型和机理,详见《杭州飞来峰摩崖造像环境地质病害防治对策研究报告》、《灵隐飞来峰灰岩溶蚀现象地质雷达探测报告》和《检测报告》。本次设计方案是根据以上报告提供的测试数据、背景材料和现场勘测分析结果,按照全国及行业的有关规范和题刻区现存文物特点而制定的。
设计方案包括两部分:
《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摩崖造像总体保护方案》
《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摩崖造像一期保护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浙江省杭州市飞来峰摩崖造像总体保护方案
1. 文物概况
1.1 地理位置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郊的灵隐景区内,距西湖西岸2.5—3km,中心地理坐标北纬30o15,东经120o12。造像区位于冷泉溪右岸,与灵隐寺隔溪相望,造像雕凿于飞来峰北麓的山崖岩壁之上。
1.2 造像分布情况
根据飞来峰地形地貌特点,经文物工作者多年勘察研究,现飞来峰摩崖造像群集中段共有在编造像99龛。主要分布于飞来峰岩壁之上及青林洞、玉乳洞、龙泓洞三大洞内。其中飞来峰岩壁之上分布有80龛(编号01—80),青林洞内分布有12龛(编号81—92),玉乳洞分布有5龛(编号93—97),通天洞分布有2龛(编号98—99),总计造像约380余尊,是浙江省最大的一处摩崖造像群。
1.3 历史沿革
据唐代陆羽《灵隐寺记》载:“有僧于岩上周围镌罗汉佛菩萨”,因此,可以推断飞来峰摩崖造像始刻年代应早于唐。而目前可寻最早的题记为82#龛滕绍宗雕造的“西方三圣”,刻于五代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五代以后北宋、南宋、元、明历代大量增刻。目前,五代造像尚存2龛,10余尊像,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口;宋代造像26龛,200余尊像,分布在金光洞、玉乳洞、青林洞南、龙泓洞、冷泉溪南侧一带。其中43#龛南宋布袋弥勒像,龛的周长达900厘米,是飞来峰造像群中最大的一龛;元代造像66龛,100余尊像,其中题记尚清晰可辨者19尊。年代最早者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除龙泓洞内一尊观音造像外,其余分布在冷泉溪南岸和青林、玉乳、龙泓、呼猿各洞周围的岩壁之上;明代造像4龛。
1.4 价值评估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中的五代造像源自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造像坐于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之上,身后缘饰火焰纹背光,保留了晚唐的风格。
北宋造像6#龛刻于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壸门式花头龛高146厘米,宽150厘米。体裁为“卢舍那佛会”。本尊卢舍那,头戴宝冠,身着圆领通肩袈裟,端坐于高束腰莲座之上,双手作说法状;左侧文殊菩萨骑狮,由拂菻牵引;右侧普贤菩萨骑象,由獠蛮牵引;又有菩萨4尊、天王4尊分立两旁;龛楣上端有飞天两身,戴宝冠,着天衣,佩璎珞,捧鲜花,凌空飞舞散化;龛外侧刻乾兴元年(1022年)胡承德造像题记。龙泓洞口21#龛由3幅宋代浮雕组成,全长660厘米,高100厘米。一是白马驮经,浮雕两位高僧,身后饰头光,似长途跋涉状,右上角分别刻“摄摩腾”、“竺法兰”字样,其后一人牵马,上刻“从人”两字;另一浮雕是三国曹魏僧人朱士行往西域佛法;还有一幅是唐玄奘取经,唐僧双手合十,作缓步前行状。43#龛南宋布袋弥勒像,龛的周长达900厘米。主像布袋弥勒粗眉大眼,嘻笑颜开,一手按布袋,一手执念珠,袒腰踞坐,自然生动,两侧围绕十八罗汉,依山势布局,或静或动,姿态各异。是飞来峰摩崖造像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飞来峰摩崖造像群中以元代造像龛最多,始自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终于二十九年(公元1293年)。据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二十五卷云:“时江南释教都总统永福杨琏真伽,自至元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恢复佛寺三十余所,如四圣观音,昔之孤山寺也。弃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