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气象专业地面测报新人手册
培训反馈材料
《新人手册》
(修订版)
观象台——王永超
二○○八年八月
目 录
前言 5
第一章 序言 5
第二章 章节概要 5
第一部分 本站概要和仪器故障处理 6
第一章 本站概要 6
一、 本站参数 6
二、 观测项目 6
三、 观测场 6
四、 时制、日界和对时 6
五、 观测流程 7
第二章 气压 8
一、 站内基本情况 8
二、 观测、记录与维护的备注 8
三、 气压记录的处理 9
四、 自动站观测本站气压不正常时的记录处理 9
五、 A文件中海平面气压的录入 9
六、 微机故障 10
第三章 空气温度和湿度 10
一、 站内基本情况 10
二、 观测、记录与维护的备注 10
三、 湿球包扎步骤略要 11
四、 湿球溶冰不当时的记录处理 11
五、 湿球温度高于干球温度(订正后)时湿度的计算 12
六、 关于某时自动站气温或相对湿度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的记录处理 12
七、 人工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用自动站记录代替的问题 13
八、 自动站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的处理 13
九、 单轨后湿度观测的特殊规定 13
十、 人工站毛发湿度表订正图的编制 13
第四章 风向和风速 14
一、 站内基本情况 14
二、 观测、记录与维护的备注 14
三、 风向风速自记不正常时记录的处理 15
四、 自动站风向风速记录处理规定 16
五、 大风天气现象的记录 18
第五章 降水 19
一、 站内基本情况 19
二、 观测、记录与维护的备注 19
三、 虹吸式雨量计的安装检查 19
四、 自然排水量的测量 20
五、 不正常记录的处理规定 20
六、 换纸时遇到强降水 21
第六章 雪深、雪压和电线积冰 22
一、 站内基本情况 22
二、 观测、记录与维护的备注 22
三、 雪深观测的要点 22
四、 雪压观测的要点 23
五、 雾凇崩塌的处理 23
六、 电线积冰观测步骤概要 24
七、 电线积冰测量的要求 24
第七章 蒸发 24
一、 站内基本情况 24
二、 观测、记录与维护的备注 24
三、 关于小型蒸发器的观测 25
四、 有强降水时E-601B型蒸发器的观测 25
五、 因降水或其它原因,致使蒸发量测定值为负值时 26
第八章 日照和辐射(紫外线) 26
一、 站内基本情况 26
二、 观测、记录与维护的备注 26
三、 日照纸的处理 26
四、 日照计的维护 27
第九章 地温、草温、露天和柏油路温 29
一、 站内基本情况 29
二、 观测、记录与维护的备注 29
三、 人工站地温的观测 30
四、 地温传感器的观测 31
第十章 冻土 31
一、 站内基本情况 31
二、 冻土器安装的要求 31
三、 冻土观测时的特殊情况处理 31
第十一章 自动站 32
一、 站内基本情况 32
二、 关于人工站与自动站记录缺测时相互代替的问题 32
三、 关于记录内插的问题 33
四、 在夏季时或积雪不出现时A文件中冻土、电线积冰、雪深雪压的方式位为何值 33
五、 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的处理 33
六、 某日24次平均没有缺测4次平均缺测时可否可用24次平均值代替 34
七、 2、8、14、20时四次定时记录缺测一次或以上时,气簿I日合计、日平均栏的填写 34
八、 自动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该正点时的分钟数据不一致的处理 34
九、 自动站正点数据缺测,可否用正点前后10分钟内记录代替 34
十、 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的记录处理 35
十一、 在质量控制段中,若某记录缺测,台站进行质量控制后,其对应的质量控制码应为 35
十二、 降水、蒸发、日照时数时值有缺测时,日总量值的处理 35
十三、 当时极值与正点值矛盾时的处理 35
十四、 自动站正点数据缺测或异常时的操作 36
十五、 自动站故障处理 37
附录 自动气象站日常工作 38
一、 仪器巡视 38
二、 仪器设备使用及维护 38
三、 系统参数和数据文件备份 41
四、 时钟对时 42
第二部分 云的观测和发报 43
第一章 云的观测 43
一、 云状分类表(形态学) 43
二、 云的发生学分类 44
三、 云的演变 44
四、 云量 45
五、 云高 46
第二章 云的电码及发报 47
一、 各报中云的电码——“8组” 和“C、N、h” 47
二、 h和hshs——最低的云底高度和云底距测站地面高度 47
三、 N——云量 48
四、 8组和C——云的编码 48
五、 CH/CM/CL云码表及编报口诀 49
六、 航空报中的C电码表 52
第三部分 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和发报 53
第一章 能见度的观测 53
一、 本站实际情况 53
二、 观测规范要求 54
第二章 能见度的电码及发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