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章 污水的自然生物处理.ppt
(1)去除率高: BOD>95%; COD>91% 出水BOD<10mg/L; COD<40mg/L (2)具有脱氮除磷功能: NH3去除率85%; TN去除率80% 除磷率65% (3)去除大肠菌能力强, 可达99.9% 地表漫流是以处理污水为主,兼行生长牧草的污水处理与利用工艺。 地表漫流系统适用于渗透性差的黏土或亚黏土,地面的最佳坡度为 2%~ 8%。废水以喷灌法或漫灌法有控制地在地面上均匀漫流,流向设在坡脚的集水渠,在流动过程中少量废水被植物摄取、蒸发和渗入地下。地面上种牧草或其他作物供微生物栖息并防止土壤流失,尾水收集后可回用或排放水体。 进水必须经过适当的预处理。 3、地表漫流处理系统 6.1.4 兼性塘 好氧区对有机污染物的净化机理与好氧塘相同。 兼性区的塘水溶解氧较低。异氧型兼性细菌,它们既能利用水中的溶解氧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也能在无分子氧条件下,以NO3-、CO32-作为电子受体进行无氧代谢。 厌氧区无溶解氧。污泥层中的有机质由厌氧微生物对其进行厌氧分解,其厌氧分解包括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个过程。发酵过程中未被甲烷化的中间产物进入塘的上、中层,由好氧菌和兼性菌继续进行降解。而CO2、NH3等代谢产物进入好氧层,部分逸出水面,部分参与藻类光合作用。 兼性塘不仅可去除一般的有机污染物,还可以有效地去除磷、氮等营养物质和某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1、工 作 原 理 兼性塘的主要尺寸的经验值如下: ⑴兼性塘可以作为独立处理技术考虑。 ⑵塘的有效水深为1.2-2.5m,超高为0.5-1.0m。污泥厚度取值0.3m,可容纳10年左右的积泥。 (3)停留时间:7-180天 (4)BOD5表面负荷率,按0.0002-0.010kg/(m2·d) (5)BOD去除率一般为70%-90%。 (6)藻类浓度取值10-100mg/L (7)如采取处理水循环措施,循环率可为0.2‰-2.0‰ 在塘的构造方面: 1)塘形,以矩形为宜,长宽比以2:1或3:1为宜。 2)塘数,一般不少于2座。宜采用多以串联,第一塘面积占 30-60%。 3)进水口,矩形塘进水口应尽量使塘的横断面上配水均匀, 宜采用扩散管和多点进水。 4)出水口,出水口和进水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尽可能大,一 般在矩形塘对角线排列设置。 2、兼性塘的设计 3、优点 (1)对水量、水质的冲击负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2)在达到同等的处理效果条件下,其建设投资与维护管理费用低于其他生物处理工艺。 6.1.5 厌氧塘 1)只有细菌参与。产酸菌和产氢产乙酸菌是由兼性菌和厌氧菌,产甲烷菌是专性厌氧菌。 2)三者不是直接的食物链关系,而是代谢产物有机酸、乙酸和氢是产甲烷菌的营养物质。 厌氧塘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由两类厌氧菌通过产酸发酵和甲烷发酵两阶段来完成的。即先由兼性厌氧产酸菌将复杂的有机物水解、转化为简单的有机物(如有机酸、醇、醛等),再由绝对厌氧菌(甲烷菌)将有机酸转化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 由于甲烷菌的世代时间长,增殖速度慢,且对溶解氧和pH敏感,因此厌氧塘的设计和运行,必须以甲烷发酵阶段的要求作为控制条件,控制有机污染物的投配率,以保持产酸菌和甲烷菌之间的动态平衡。 1)产酸、产氢产乙酸、产甲烷三个阶段保持平衡,应控制塘内的有机酸浓度在3000mg/L以下。 2)pH 6.5~7.5 3)C:N=20:1 4)控制抑菌物质(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量。 1 工 作 原 理 采用有机负荷进行设计: (1)BOD5表面负荷(kgBOD5/hm2·d),北方300kgBOD/(104㎡·d) (2)BOD5容积负荷(kgBOD5/m3·d ) (3)VSS容积负荷(kgVSS/m3·d)。P276页 停留时间: 《给水排水手册》建议值,城市污水30-50d,国外160天,短的为12天。 形状: (1) 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为2:1~2.5:1。单塘面积不大于8000m2。塘水有效深度一般为1.0~3.6m,储泥深度大于0.5m,超高为0.6~1.0m。 (2)厌氧塘进水口离塘底0.6~1.0m,出水口离水面深度应大于0.6 m,使塘的配水和出水较均匀,塘底宽度大于9米时,采用多个进口。 厌氧塘很少用于单独污水处理,而是作为其他处理设备的前处理单元。厌氧塘宜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也可用于处理城镇污水。易产生臭气及浮渣。 2 设 计 和 应 用 (4)厌氧塘的处理效果 1)与水温、负荷率、水力停留时间以及污水性质有关。 2)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