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和抗震验算.ppt
地面运动的加速度 曲线是一个不能用数学表达式表示的曲线。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无限个微分脉冲。每一个微分脉冲将产生一个自由振动(一个位移 dx ),无限个微分脉冲产生的位移积分即是方程的特解。 非齐次方程的特解与齐次方程的通解相加构成非齐次方程的通解,一般情况下,初位移和初速度均为零,故其解为杜哈米积分。 五、抗震设计反应谱( ? 谱)的特点 四、计算地震作用时结构重量G的计算 4.4 多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 1、计算模型 一般n层结构有n个质点,n个自由度 微分方程组的求解较困难, 可先求出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利用无阻尼自由振动方程求周期和振型(小阻尼体系的自振周期与无阻尼相同)。 二、多自由度体系的自由振动 将ωi 依次回代方程可得到相对的振幅{X}i,即为振型。 若为两个自由度,令n=2,则有 解出ω 将求出的ω1、ω2分别代回方程,可求出x1 、x2的相对值 对应于ω1为第一振型: 可见对应于结构的某一自振频率,结构各质点振 动的位移比是一个定值,这就是振型。结构的振 型数与自振频率数相同。 四、 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的计算 在进行结构的地震作用计算时,必须求出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在进行最简单的计算(底部剪力法)时,也要计算结构的基本周期。 结构自振周期的计算方法有: 1、理论与近似的计算 2、经验公式 3、试验方法 --是将个质点的重力荷载 视为水平力所产生的质点i处的水平位移,单位为m. 结构基本周期计算的几种近似方法. 1.能量法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即一个无阻尼的弹性体系作自由振动时,其总能量(变形能与动量之和)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不变 2.等效质量法 思想:用一个等效单质点体系来代替原来的多质点体系. 等效原则:1) 等效单质点体系的自振频率与原来的多质点体系的基本自振频率相等. 2) 等效单质点体系的自由振动的最大动能与多质点体系的基本自由振动的最大动能相等. 其中: 若为连续质量悬臂梁结构体系: 3.顶点位移法 令 第i 质点的位移 ② j振型地震作用计算:对于一个按 振型的振动的多质点体系可视为阻尼为 频率为 的单质点体系,用反应谱理论求地震作用。 ③合理的组合:经研究,将各振型下i 质点上的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Sj平方和开方作为i 质点上总的地震效应,这样的组合较合理: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过程: 求多质点体系的自振频率、振型——求各振型下的地震反应效应——总效应 1、求结构的自振周期和振型 T1=0.467s, T2=0.208s, T3=0.134s 第一振型 {x}1={0.334 0.667 1.00} 第二振型 {x}2={-0.667 -0.666 1.00} 第三振型 {x}3={4.019 -3.035 1.00} 2、计算各振型的地震影响系数αj αmax=0.16, Tg=0.45s 当阻尼比ζ=0.05时,γ=0.9 ,η2=1 计算得 :a1=0.139 a2=0.16 a3=0.16 3、计算振型参与系数 由振型参与系数 计算得: γ1=1.363, γ2=-0.428 , γ3=0.063 注意:验算Σγ=1 4、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地震作用 第一振型地震作用 F11=167.4KN F12=334.4KN F13=334.2KN 第二振型地震作用 F21=120.9KN F22=120.7KN F23=-120.8KN 第三振型地震作用 F31=107.2KN F32=-80.9KN F33=17.8KN 5、计算各振型的层间剪力Vji(作用效应) 第1层 第2层 第3层 (第1振型) V11=836KN V12=668.6KN V13=334.2KN (第2振型) V21=120.8KN V22=-0.1KN V23=-120.8KN (第3振型) V31=44.1KN V32=-63.1KN V33=17.8KN 6、计算地震效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民事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材料科学基础:第十二章 金属材料强韧化机制.ppt VIP
- CNAS-GL27-2009 声明检测或校准结果及与规范符合性的指南.pdf VIP
- 胃脘痛护理查房.ppt VIP
- 【行业研报】2023年肯尼亚行业企业战略规划方案及未来五年行业预测报告.docx VIP
- 人民陪审员培训课件.pptx VIP
-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练习题 .pdf VIP
- 部编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等奖教学设计说课稿.docx VIP
- GB_T 39637-202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 土壤环境腐蚀性分类.pdf
- 聚硼硅氮烷合成、掺杂及SiBCN陶瓷应用研究.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