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古人书论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十二节 古人论书名句 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若所见博,所临多,熟古今之体变,通源流之分合,尽得于目,尽存于心,尽应于手,如蜂采花,酝酿久之,变化纵横,自有成效。 书至汉末,盖盛极矣。其朴质高韵,新意异态,诡形殊制,熔为一炉而铸之,故自绝于后世。 若从唐人入手,则终身浅薄,无复有窥见古人之日。 魏碑无不佳者。虽穷乡儿女造象,而骨血峻宕,拙厚中皆有异态。 书本末艺,即精良如韦仲将,至书凌云之台,亦生晚悔。 ? 清翁振翼《论书近言》 唐以后书,轻易学不得。 * 习 题 1. 结合《说文解字·序》一文,回答文字与书法是如何产生的? 2. 背诵《非草书》一文,思考回答作者抨击草书的原因。 3. 通过阅读《笔论》一文,你认为什么样的情境有利于你的书法创作? 4. 通过阅读《笔意赞》一文,你觉得作者认为的书法神采究竟是指什么? 5. 书法创作与工具、环境条件是否有关系? 6. 思考李世民关于对献之书的评价是否公允? 7. 通读《淘岳名言》一文,找出其中你认为可取的部分观点。 8. 通读《论书》一文,找出你认为较精彩的部分。 9. 思考成为书法大家所应具备的条件。 10. 思考书法与娱乐的关系。 11. 仿照某古人评书模式,对今某名家书进行评价。 12. 熟读《古人论书名句》全部内容。 书法欣赏 何铁山 卫兵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 第八章 古人书论选 引言 阅读古代书论,是我们学好书法或进行书法欣赏的一个必要环节。本章所选,对学习中国书论而言具有普遍意义,能对学习者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此外,本章有意识地部分使用繁体印刷,也有助于青少年认识繁体字,亲近中国传统文化,这对于学习书法或欣赏书法作品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没有释文的部分,则相对简单些,如有不懂可自查字典。多读几遍,其意自见。 * 第一节 《说文解字·序》 原文: 参见教材P226 作者小传: 许慎(30—124)或(58—147),东汉明帝至桓帝时人。经学家、文字学家。字叔重。汝南召陵人(今河南省郾城)。曾作太尉、南阁祭酒。从贾逵受业,博通经籍,时人有语:“《五经无双许叔重》”。撰有《说文解字》、《五经异义》等。工书。唐张怀瓘《书断》云:“慎好古学,喜正文字,尤善小篆,师模李斯,甚得其妙。” 列其小篆为能品。 * 第一节 《说文解字·序》 本文简评: 《说文解字》为我国最早文字学专著,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书成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共14篇。收字9353个,又重文1163个。全书按文字形体及偏旁构造,分列为540部,以小篆为主,列古文、籀文等异体为重文。以六书推究文字形、音、义,向为治小学者所宗。研究书法而不懂“六书”,无疑是一大缺憾。前人书论多辑此文,以启学者研读此书。对《说文》作注解者代有其人。其中以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最为精当。近人丁福保集古人研究于《说文解字诂林》,大开研《说》方便之门。近代为《说文解字·序》作注的以章太炎先生为最。读此文可知文字发展基本历程及功能,但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的某些认识有失妥当。 * 第二节 赵壹《非草书》 原文 参见教材P230 作者小传: 赵壹,东汉光和间辞赋家。字元叔,汉阳西县(今甘肃天水南)人,灵帝时为上计吏入京。所作《刺世疾邪赋》,表现出对当时奸邪当道、政治黑暗的不平。原有集,已失传。 本文简评: 《非草书》,专门攻击草书,在当时代表了一部分保守势力的观点。他们对书法在成为独立艺术的过程中,特别是草书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满,并希望回到古文时代。其说因背离历史发展大势而不能行。但此文写得很好,故《书苑菁华》、《法书要录》均录之。 * 第三节 蔡邕《笔论》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彩,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九势》: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后文略) * 第三节 蔡邕《笔论》 作者小传: 蔡邕(133—192),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灵帝时为议郎等官,董卓被诛后,被王允捕,死狱中。通经史、音律、天文,善辞章,工篆隶,尤以隶书著称,能总结前人用笔经验,结构严谨,点画、结体多变,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之称誉,在当时后世都影响很大。熹平四年写《熹平石经》于太学门外,始立,观者塞满街道。又见匠人于鸿都门用帚写字而发明飞白书。 本文简评: 首次提出书写不仅与人的主观精神状态有关,而且其形象来自于自然。毛笔是产生书法艺术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