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座迁移李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帝座”迁移 李 苋 “两种迥异的文化将在这片厂区里相遇并一起工作,那该是奇特而有趣的,但也该是严肃且悲伤的,但戏剧究竟将会如何上演,却是人们无从设想的。” 德国导演乌里克·弗兰克(Ulrike Franke)和米歇尔·吕肯(Michael Loeken)联合执导的纪录片《输家赢家》(Losers an Winners),自2006年以来在世界各地频频获奖。影片运用朴素写实的手法,记述了2003年到2004年间,整整一座焦炭厂由四百名中国工人拆运回国的过程。 题材的引人是毋庸置疑的,毕竟,“全球化”正在愈来愈成为热点。特别是对西方观众而言——陌生的中国人远道而来,从资本主义工业的中心拆走了一个威力十足的部件;他们用落后的手段驾驭了这个超前他们数十年的巨人。东方与西方一次模式崭新的相遇,折射出的远不仅仅是文化之间的迥异,更为强烈的是失去与获得、发达与发展之间的巨大落差,以及差异中仍然不时显现的某种相通——对未来的似是而非的困惑。历史似乎已经开始了新的篇章,人们感到似曾相识,又难以捉摸。 中国人来了 “帝座”焦炭厂并非第一家被迁往中国的德国工厂。早在1984年,坐落在慕尼黑的Zuendapp机械制造厂就被中国收购。来自巴伐利亚州的导演曼弗莱德·施泰茨勒(Menfred Stezler)把工厂的拆迁拍摄成一部剧情片,取名为《中国人来了》,并于1987年在全德公映。 二十年过去了,中国人仍旧不停地来到德国,买下工厂再拆掉运走。不同的是,他们搬拆的已经不只是被淘汰换代的设备;不时,也会有最先进的工厂被他们装进集装箱,运回遥远的祖国。 “帝座”焦炭厂即属于这样的一例。“帝座”来自于德语(Kaiserstuhl)的直译——“皇帝的宝座”。从这样的名字可以想像当年它所承载的期望和骄傲。1992年,德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鲁尔工业集团(RAG AG)投资六亿五千万欧元,用五年时间修建了“帝座”焦炭厂。八年之后,中国和波兰提供的焦炭以低廉的价格占据了德国市场,加之焦炭工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导致“帝座”——这座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焦炭企业,于2000年熄炉停产。 弗兰克和吕肯是在鲁尔工业区土生土长的两个纪录片人,十四岁的年龄差异并没有妨碍他们成为一对默契的工作伙伴。2003年,对家乡的关注把他们吸引到了已是荒草丛生的焦炭厂。在那里他们得知,这“皇帝的宝座”已被中国人买下,很快便将有四百名中国工人前来把它搬走。而帮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的,是留守在这里的三十名德国工人。 据吕肯事后回忆,这个消息使得她和弗兰克都立刻意识到,这里将诞生他们的下一部影片。因为“万事俱备”——“两种迥异的文化将在这片厂区里相遇并一起工作,那该是奇特而有趣的,但也该是严肃且悲伤的,但戏剧究竟将会如何上演,却是人们无从设想的。而其中那些个人,通过他们的‘小故事’,人们将会看到这个大时代的面貌。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对每一个电影人来说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 这份幸运被弗兰克和吕肯抓住了。他们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到德国工人的日常运作之中,了解他们的工作、他们的习惯,以及他们对正在和即将发生的变化的担忧和不解。当某种熟悉建立起来的时候,中国工人到来了,导演们于是被顺理成章地理解成为工厂的一部分——他们起初被当作是监工,但不久以后,信任代替了疑虑,中国人接纳了这两名“额外的”德国人和他们的摄影机的存在。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弗兰克和吕肯,有时还有摄影师、录音师以及助手,一次次地前往焦炭厂。他们观察着、倾听着,见证了一个钢铁巨人的消失,那是他们的家乡的一部分;见证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开始,以及身处其中的普通人的悲欢;见证了彼此间的费解与共通。他们用朴素的镜头语言记录下这些见证,命名为“输家与赢家”。这部九十六分钟的纪录长片随即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相互遥远的世界忽然被拉近了——不论是在片中相遇的德中两国工人、两种文化,还是这种相遇与观影者之间的距离。 输家赢家,乍看肯定却流露着疑问,欲说却休。配合影片中纠缠交错的种种冲突,使得本来看似无可争议的理解变得似是而非——究竟,谁败谁胜?谁又才是对决的双方?也许这会成为每个人心中的问号。 提升一百六十三公分 两个在发展上错节的国家被置于同一时空之中,也许没有什么比影像能更好地展现、并让人们感受到这种差别了。 接手“帝座”焦炭厂的是中国山东的兖矿集团。在2003年初,一位已有相当经验的华商再次牵线搭桥,最终,兖矿集团以六千万欧元买下了“帝座”焦炭厂的全部技术专利。与其他来自亚非拉的买主相比,中国人态度真诚且出手大方。作为回报,德国人在售出全套技术之余,把工厂设备以近乎废品的价格一并处理给了他们。 面对操着简陋工具而来的中国工人,德国人的心理优势习惯性地存在着。这座世界上最现代化的工厂,就是他们建造起来的,他们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

文档评论(0)

yx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