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精品.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精品

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自然观 (物质本原思想) 自然变化的一般图式 思考与猜测:宇宙生成,万物本源,物质结构 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神话传说 以独特的东方思维方式,构建一整套庞大的自然观体系 融汇了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思想。 对自然的研究采用哲学思辨的方式。 古人提出了诸多概念与学说,如,道,太极,无极,一,太始,太初,元气,阴阳,五行等概念,最典型的学说为阴阳说、五行说、原子说、元气说。 (一)阴阳学说 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包括医学)、文学及艺术中重要的哲学思想,中国思想和文化的核心。 阴阳说抽取阴和阳两个概念解释天文气象、四季变化,万物盛衰等自然现象,起于殷周,朴素辨证思想,后来用于解释社会现象。 阴阳:最初指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指自然界和社会上一切对立的现象,如,天地、男女、昼夜、上下、君臣、夫妻等。 阳代表积极、进取、刚强、日、男等具有阳性特征的事物。 阴代表消极、退让、柔弱、月、女等阴性特征的事物。 万物都具有阴和阳的属性,阴阳之间相互对立,又是统一的。以阴阳相互作用解释事物变化的原因。 《周易》对阴阳说作了充分阐述,起源于殷周。 8种基本现象:天、地、山、泽、水、火、风、雷。 演化过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易经﹒系辞上》) 大致含义:宇宙本原是“太极”,“太极”生出天地(或阴阳),再生出四时(春夏秋冬),在生出八卦,由八卦演化出万事万物。 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的世界生成说,古人用太极图、八卦图形象地阐明了上述思想。 太极图:圆圈表示宇宙,是“元气混沦,混沌未开”的无极境界,黑白部分为阴和阳,阴阳彼此包容,互为补充,互为消长。两条阴阳鱼的鱼眼为阴阳子,表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相互对立的阴阳统一于宇宙中。 玻尔提出量子力学中的互补原理,与阴阳概念有着一致性。 八卦图:《周易》将阴和阳 分别表示为“– –”和“—” ,称 作“阴爻”和“阳爻”。通过“阴爻”和 “阳爻”的有规则组合,构成八卦 的形式,表示不同的自然现象。 八卦相互排列成六十四卦,每卦 有六爻,组成三百八十四爻。 八卦的卦、爻、位之间反映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古人用八卦这种独特的符号系统及逻辑推理方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表现了古代哲学中的辨证思想。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论二进位制”原稿,与伏羲八卦的六爻有关。若以“– –”表示0,以“—”表示1,则坤卦为000,乾卦为111,相当于十进制的0和7。正是现代数字技术的理论基础。 《周易》是我国集多种学科于一身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现在仍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倍受中外哲学家、科学家的重视,在人类文化史上十分罕见。 (二)五行说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或元素。 《尚书·洪范》中记载:“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解释了五行的功用和性质,指出不同物质相互交杂才能产生新的物质。 “行”有道路,运行之意,由于不同属性,不同规律的五行不断运行,才构成世界万物。 西周末的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命题,不同元素的混合构成万物,《国语·郑语》中有“以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史伯的五行带有元素的特点。 五行关系:相生和相克。 相生的关系: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 相克的关系: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 发展:五行说的起源早于“太极”和“道” ,在殷末已普遍流传;春秋战国时期,五行说与阴阳说相结合,形成了阴阳五行说,形成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宋代以后,五行作为由太极到万物的中间环节,被容纳于宇宙生成体系之中。宇宙由太极而生,太极生出阴阳,阴阳生出五行,五行相互作用,生出男女及世间万物。 (三)原子说 名家:代表人物 慧施(约前375~前318):“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庄子·天下》)。 “大一”指极大的程度,用“无外”来描述;“小一”小到“无内”的程度。 儒家:“语小,天下莫能破焉”(《中庸》)。南宋朱熹解释为“天下莫能破是无内”。 墨家:把不能再分割的物质微粒称作“端”。“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 “端,无间也”。 (《墨经·经上》)。即“端”的尺寸非常小(“无厚”)。因此其内部是无间隙的,不能再被分割了。类似现在的原子观点。 (四)元气说 影响最深,价值最大 主观观点:将世界万物本源归结为“气”,而不是各种元素的组合。 在汉代逐渐成熟,经过唐、宋,得到相当大的发展,明末清初达到高峰。 “元气自然论”:汉代王充、唐代柳宗元和刘禹锡。 “元气本体论:宋代张载、明末清初王夫之。 “元气说”内容丰富,主要思想有这样几种: 一、气是充满整个宇宙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万物本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od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