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东虚拟教研社群的活动与绩效——李克东难题诠释.ppt

李克东虚拟教研社群的活动与绩效——李克东难题诠释.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克东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likd@263.net 一、科学难题,科学进步的阶梯 二、“难题”的提出,从教研社群定位中思考 三、“难题”的解决,从教研社群活动中探索 四、“难题”的解决,应用科学方法分析评测 一、科学难题,科学进步的阶梯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爱因斯坦《物理学进化论》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科学难题 1900年8月,德国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了23个数学难题。这23个数学难题激发了众多数学家的热情,引导着数学研究的方向,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2000年年初,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选定了7个“千禧年大奖问题”,并设立基金,推动解决这几个对数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难题。 李约瑟,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1954年—1995年出版)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一直努力地寻求这个难题的谜底。虽然他所寻求的答案还缺乏系统和深刻,就连他自己也不甚满意,但却为我们留下了探索的足迹,为这个难题的解答提供了有价值的思维成果。 提出后,人们从政治、体制、经济角度分析,或从思想,文化,哲学角度分析,或从科学本身所需的角度分析,表达了许多观点。其核心是决定科学盛衰的钥匙在哪里? 它的提出,让人们从一个崭新角度审视中国文明的价值。 “李约瑟难题”的提出及他的解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要以战略性的眼光和任务,把大力培育科学精神和大大加快科技人才培养的步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赶超先进、重塑辉煌。 2005年1月,中国科学院从宇宙起源、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和智力起源等四大基本难题出发, 提出《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并编辑成书出版。 “虽然100个难题仅是交叉科学难题中的一部分,但这是中国科学家自己提出来的。它对倡导中国科学家继续勇于和善于提出、解决重大科学难题特别是重大交叉科学难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门学科的发展,是在不断提出和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中不断前进的。 科学难题,是点燃科研热情的火把,是科学进步的阶梯。 要重视科学难题的征集 二、“难题”的提出,从教研社群定位中思考 网络教研是指:“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对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实现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 ——(见百度对网络教研所作的解释) 虚拟教研社群的定位 形态定位:基于网络,虚拟社群,面向区域 目标定位:开展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改革 内容定位: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活动定位:资源共享、网络互动 1. 形态定位 基于网络 虚拟社群 面向区域 2. 目标定位 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学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教师教学素养提高 ——从解决问题到提升经验 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从经验型教学走向研究型教学 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 ——从技能操作到信息利用 推动学校文化的重建 ——从精英教研走向大众教研 3. 内容定位 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问题 教学评价的问题 教学管理的问题 4. 活动定位 依托信息技术,支持共享与互动 建立教研平台 依托教育网站 借助工具:BBS、论坛、博客、QQ 组织网上活动,实现共享与互动 选择专题,确定任务 提交资源,分享资源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展示成果,评议成果 依据四个定位,需要深入思考三个问题 根据上述定位,从绩效的角度,我们提出三个问题: 问题一: 在一个区域的网络教研社群活动中,展示了大量博客中: (1)是否知道其中有多少被点击并阅读过? (2)在阅读后,又有多少作出了互动回应? (3)在回应中,有多少展开了深度互动(以互相 往复3次以上者)? 问题二: 在一个区域的网络教研社群活动中,发表了大量的帖子,通过一段时间共享和互动后,这个网络教研社区解决了几个区域中的具体的教育或教学问题? 问题三: 在一个区域网络教研社群活动中,有哪些老师是话题的积极抛出(发问者),积极讨论者(参与者),存在多少旁观者。在一段时间里,上述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你的教研社区里,形成了多少个有价值的话题(专题)? 上述问题如何测量?如何解决?具有很大难度。 黎加厚教授把它称之为“李克东难题”(它只提到问题1和问题2),已经引起网上的热烈讨论。 “李克东难题”的核心是“如何促进网络教研社群能真实、有效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