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36吸虫简化未链接01.pptVIP

中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36吸虫简化未链接0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致病 肺部典型病理变化(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 囊肿期 因渗出性炎症,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最后细胞死亡、崩解、液化、脓肿内容物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 镜下可见坏死组织、夏科雷登氏结晶和大量虫卵。囊壁因肉芽组织增生而肥厚。 肉眼可见结节状虫囊。 X线可见边缘锐利的结节影。有时可见液面。如虫体转移空囊与其它囊肿贯通,则可见多房性囊样阴影。 赤褐色粘稠性液体 结节状 虫囊 三、致病 肺部典型病理变化(脓肿期、囊肿期、纤维疤痕期) 纤维疤痕期 虫体死亡或转移,囊肿内容物经支气管排出或吸收,肉芽组织填充,最后病灶纤维化形成疤痕。 X线可见硬结性或条索状阴影。 浆膜渗出性炎症:胸膜炎、腹膜炎 异位损害:皮下、肝、脑、脊髓等部位肉芽肿等病 三、致病 临床表现及分型 急性并殖吸虫病:主要由童虫移行及其代谢产物所引起,症状出现于食入囊蚴后数天至一个月,重感染者于数小时即可出现症状。轻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消瘦、低热等;重者发病急、毒血症状明显,畏寒或高热,伴有胸痛、胸闷、咳嗽、腹痛、腹泻、肝大、腹水等。白细胞数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 胸肺型:咳嗽、胸痛、咳血痰或铁锈色痰等症状。 皮肤型:皮下游走性包块或结节。 腹型:腹痛、腹泻及血便等症状。 肝型:表现为肝大、肝痛、肝功能紊乱、转氨酶升高、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等。 脑型:可出现阵发性剧烈头痛、癔病样发作、癫痫、瘫痪、视力障碍等颅内占位病征,或下肢无力、麻木、截瘫等脊髓受压的表现。 亚临床型:症状不明显,但免疫检测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多型并存: 痰或粪便虫卵检查 活检:皮下结节查到童虫或典型的病变 四、实验诊断 五、防 治 加强宣传教育,治疗病人——吡喹酮。 病原诊断 免疫学诊断 X线及CT检查:适用于胸肺型和脑脊髓型 斯氏狸殖吸虫 Pagumogonimus skrjabini    我国独特的并殖吸虫虫种,国外尚未见报道。人类是该虫非正常宿主,可引起皮下型、内脏型幼虫移行症。 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第一中间宿主:拟钉螺、小豆螺等 第二中间宿主:溪蟹、石蟹等 终宿主:果子狸、貉、赤狐、豹猫、野猪和小灵猫等哺乳动物;人为非正常宿主。 1. 生活史: 2.致 病:以幼虫移行症为主。 皮下型幼虫移行症 内脏幼虫移行症 表现复杂多样,临床不易诊断,应注意与肺结核、肝炎等鉴别。 3.诊断:免疫学诊断或皮下结节活组织检查。 4.防治:与卫氏并殖吸虫相似。 第三十六章 吸 虫 Trematode, fluke 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 吸虫纲(Class Trematoda) 复殖目(Order Digenea) 复殖吸虫(digenetic trematode) 第一节 概论 一、生物学地位: 外形:叶状或舌状,体扁平,两侧对称,个别种属圆柱形,吸盘(口、腹吸盘,位置、大小、比例)具吸附功能,鉴别依据。多为雌雄同体,无体腔,虫体内部充满实质细胞 二、成虫形态特征 体壁:成虫体表有皱褶、凸起、陷窝、体棘、感觉乳突等,其特征因虫种而异。 二、成虫形态特征 体壁结构:由体被和肌肉组成 体被:合胞体,从外到内由外质膜、远端胞浆区、基质膜组成 肌肉层:外环和内纵 体壁功能:保护、吸收、感觉、移动、虫种鉴别 体腔:缺如,所有的器官都埋在实质组织中 消化道:吸虫消化道不完全,无肛门 生殖系统:雌雄同体(除血吸虫外),生殖系统最发达,代谢旺盛(如杀虫药作用) 排泄系统:焰细胞→毛细管网→集合管→排泄囊→排泄孔→开口于虫体后端 神经系统:神经节1对,位于咽的两侧。自每一神经节向前后各发出3条神经干,分布于虫体背面、腹面和侧面,向后的神经干之间有横索相连。 二、成虫形态特征 世代交替 发育阶段:卵、毛蚴(miracidium)、胞蚴(sporocyst)雷蚴(redia)、尾蚴(cercaria)、囊蚴(metacercaria)、后尾蚴、童虫与成虫。 发育条件:卵必须入水 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甲壳类水生动物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 虫卵孵化:水中或淡水螺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 虫体移行:幼虫侵入终宿主后通常经过移行后,到达定居部位。 三、生活史要点: 吸收方式:靠体壁和肠道摄取营养。 四、生理 五、常见吸虫的虫种与分类 我国常见人体吸虫的分类与其主要寄生部位 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如中国、日本、韩国、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国内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广东、四川、江西、山东、河南和东北三省感染较重。 第二节 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Clonorchis sinensis (liver fluke)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