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李发智).doc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李发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李发智)

农村德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甘肃省民勤县苏武乡上浪小学 李发智 733300 [内容提要]近年来,在学校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德育的内容、方式与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出现了诸多不适应,甚至存在着矛盾与困惑。特别是农村尤为突出:学校领导与教师依然没有摆脱单纯分数的桎梏,使德育与实际相脱节,德育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究其原因在于领导与教师对抓德育促智育认识,导致德育过程简单,方式单一,使德育工作缺乏能动性,针对性和实践性。要做好德育工作,就必须研究德育工作的特点,探索德育工作的规律,把握德育工作的方法,才能使德育工作有据可依。面对农村德育工作的现实,从本人多年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认识认为,抓好当前农村德育工作就必须:提高认识,确立德育为首的地位;加强队伍建设,充实和完善德育工作;落实责任制,强化德育管理;拓宽渠道,优化德育方式。 [关键词]农村;德育;现状;对策。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生产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有形无形的变化,使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决定了影响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因素的复杂性。而我们面对的生是在父母望子成龙的热烈企盼中,在过分保护,极端溺爱,事事包办的一路顺境里成长,形成了唯我独尊的自我意识心态,建立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培养了好逸恶劳的自理能力,造就了娇脆不堪一击的心理素质,这给学校德育有效性的提高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为使农村能健康成长,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能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在农村的优势, 使他们成为新一代“四有新人”。针对上述情况,如何使农村德育工作走出低谷,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并急待解决的问题。 本人在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过程与老师们探讨促使学生思想品德变化的方法,与学生交谈他们自己切身的感受和真实的想法,并随时记载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与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在对本校及周边十余所农村的德育工作现状的调查及对本人认识总结的基础上,寻找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而探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与对策。 一、农村德育工作的现状 (一),处于应付状态。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学校特别是一部分农村的领导,对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仍重智育,轻德育的做法。导致学校德育工作处于消极应付状态,其表现为:一是学校德育工作无计划,仅凭学校领导的感觉走喜好来。兴趣来了,今天集中报告,明天主题班会;兴趣没了,说到哪儿干到哪儿,无章可循。二是有计划、有措施,不抓落实,以空对空。若遇上级检查,立即造假编假,目的在于应付了事。三是标准低,只求会上安排,课上布置,学校根本不求落实,常常以不出事为目的,整个工作单调乏味没有吸引力。 (二)短期行为。部分学校淡化德育工作的渐近意识,承认功能,否定过程,只讲效应,不讲方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进行选择性教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旦期望未成,信心丧失殆尽,试图通过一两次纪律教育,就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效果不明显时,就步步松驰,前功尽弃。对双优生重点培养,对落后生,不是积极转化,而是通过讽刺、挖苦、瓦解、打击其上进的信心,采取劝其退学或逐出校门的做法,把“包袱”推给社会。使这些学生自暴自弃,浪迹街头,成了社会上的“小混混”, 虽然学校学籍划去了,但派出所却建档了,从而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和社会安定团结。 (三)追求表面形式,满足于大声势。上级教育部门,内部机构繁杂,为显示其自身重要性,挖空心思搞评比,文山会海成了抓工作的主要形式。发文件,搞活动,周周不断,月月更新,只求订方案交总结,不求活动是否开展,落实是否到位。使下属学校特别是本来人员就紧缺的农村穷于应付,只好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形式”而已,在实际的教育规律上不下功夫。更善于适应上级口味,赶浪潮的形式,搞所谓的大活动等等。其实这一切只是装门面而已,其结果只会削弱政治思想的有效性和长远建设。 (四)德育队伍不。班主任由于繁重的教学任务,社会工作和家务劳动,使他们长期超负荷运转,从体力、精力和时间上无法保证开展耐心细致的学生品德教育。多数教师不愿班主任工作,认为太累、费时、费力、不讨好。有的科任教师认为学生思想工作只是班主任一人的职责,只重教书,不重育人,遇到学生的违纪事情,只埋怨班主任。再者农村被认为是副课,由于教师缺编,只好用“圣(剩)贤(闲)”人员来充数,造成德育队伍不健全,素质不高,水平不齐。 (五)德育课的内容与实际脱节。德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存在着简单的重复和严重的脱离实际,有些内容与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地回答学生所关心的问题。课堂上讲的助人为乐、一心为公、爱国主义与学生亲眼目睹的上车抢座位、公车私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