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华师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华师历史专业中国古代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大索貌阅 大索貌阅: 为改变户口隐漏的现象,隋朝政府利用三长制这个基层组织展开严格的户口检查称“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的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税。通过这种全国性的大规模的检括户口,共检出隐漏人口288万余,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 2、输籍定样 输籍定详:开皇五年,文帝行“输籍定详”法,规定每年正月五日县令出查,令百姓五党三党为一团,根据标准定户等上下,从轻制定税额,并将各户应纳税额写成定簿,这样人民不能逃避赋税,地方官也不致任情舞弊,吸引佃户脱离世家大族的荫庇,成为国家编制,打击了豪强世族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三省六部 隋朝始置三省六部,内史省,出令决策;门下省,审核颁布;尚书省,执行,下设具体分工的六个部门具体执行,他们是吏部、礼部、兵部、刑部、民部、工部。唐朝沿袭隋制,有所损益。中书省,出令决策;门下省增设政事堂,审核议定颁布;尚书省,六部,执行之。三省制的特点:三省各有分工而又互相依存,成为一个按职能和政务处理程序分工的有机整体。三省长官在政事堂讨论,形成决策,由中书省起草的诏令要经过门下省下发,尚书省的奏案要经过门下省省读。在三省制的体制下,政事堂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决策与行政是分开的。要说明一点的是即使在唐一朝这一制度也是在不但的随着现实变化而变化的,只是幅度较小而已,每一次大的变革都是量的积累之后的质变。 4、玄武门之变(不重要)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唐初设政事堂于门下省猛安谋克是金代女真社会的最基本组织。它产生于女真由最初的围猎编制进而发展为军事组织,最后变革为地方的 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使两人的哲学观点“会归于一”,于是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见面。六月初,陆氏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双方就各自的哲学观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这就是著名的“鹅湖之会”。元行省制是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该体制有三个特点:行省性质具有两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各地,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达鲁花赤是蒙元时期具有蒙古民族特点和设置最为普遍的官职,始设于成吉思汗时期,有元一代置而不废。胡惟庸蓝玉东厂,官署名。即东缉事厂,明代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设立,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权力在锦衣卫之上,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从而开明朝宦官干政之端。其权力超过东厂,活动范围自京师遍及各地。 1、文官政治的成熟表现 2、中国传统政治伦理“道统”的复萌 28、泰州学派 泰州学派:中明以降的平民阶层首先是商人阶层的空前广泛与其地位的显著上升。新的社会因素的成长,对社会生活及其意识表现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社会出身看,泰州学派无疑是一个具有平民色彩的学派。泰州学派的另一重要代表何心隐则直接从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的政治构想层面推进着上述进程。他所设计的社会组织“会”以师弟、朋友为重要的伦理关系、以“均”、“群”为基本的组织原则,而正统儒家的君臣、父子、夫妇等纲常伦理关系则退居次要地位。这种政治构想显然迥异于先儒民本思想,而表现出争取社会平等的近代性的平民意识。 29、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朝特设的中枢权力机构,是氏族军事民主制的残留。是清初真正的最高权力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满族上层贵族组成,也成“国议”,权力很大,凡军国大政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这种满州贵族专制的形式,不仅和欲独揽大权的皇帝相抵触,而且也不利于清政权各族特别是汉族官僚的支持。加之后来议政王大臣会议“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事务”的实际情形。所以康熙时设南书房,皇帝特诏密旨多命南书房撰拟,从而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乾隆时撤销。 30、南书房 南书房:清代内廷机构。座落于紫禁城内月华门之南,旧为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始设,选翰林入值南书房,初为文学侍从,常侍皇帝左右,备顾问、论经史、谈诗文。皇帝每外出巡幸亦随扈。进而常代皇帝撰拟诏令、谕旨,参预机务具有“特颁诏旨”的起草权。因接近皇帝,对于皇帝的决策,特别是大臣的升黜有一定影响力。康熙帝为了整个清朝统治的需要,设置了南书房这个中枢机要秘书机构,来分夺国议和内阁的权力,以加强皇权。南书房的地位和职掌就说明它已经成为与国议和内阁并峙而且更加重要的机构,成为康熙帝加强皇权的重要工具。南书房的设置,是清朝中央集权制高度发展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