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固体地球物
参考教材:
《地球物理学基础》
傅承义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球物理学》
王家映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固体地球物理学导论》
曾融生 北京科学出版社
《地球物理引论》
刘光鼎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固体地球物理学概论》
滕吉文 地震出版社
;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 序言;地球物理学的研究对象;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地球物理学与其它学科;地球物理学在某些研究领域内和地质学是有密切关系的,但并不相同。地质学是利用地面上直接观测到的数据来对地下浅层构造、变化过程和资源情况作出推断。地下情况在地面上没有直接的显示时,传统的地质方法就很难奏效,必须借助于物理的方法,例如利用地震波,放射性或各种地球物理场(电、磁、重、热)得到间接的数据,用这些数据来推导地下的情况。;地球物理的形成与发展;公元前十四世纪以前的情况:;牛顿时代欧洲的工作;在此应着重谈谈牛顿的杰出贡献。在牛顿以前,对地球的研究基本上是静态的三角几何问题。
牛顿提出的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给地球形状和构造的动力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牛顿的第一大贡献
牛顿第一个估计了地球质量。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得出在一级近似情况下的公式 g=GM/R2 ,
当时,他做出了以下著名推测:“地球的整个质量,比假定它全是由水组成的地球要大得五至六倍。实际上他的预言是很准确的,我们现在知道地球的平均密度是5.5kg/m3.
;
牛顿的第二大贡献
牛顿第一个估计了地球的扁率ε的数值。
为了归算成数学模式,他把地球看成密度恒定的旋转流体,由此推导出ε=(a-b)/a=1/230,a、b分别为地球的赤道长轴和极短轴。
;;十八世纪的工作;;;;十九世纪的工作;;;二十世纪的工作;1909年,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A.Mohorovicic)发现,在巴尔干地表数十公里处的P波和S波速度急剧增加。这个速度急剧变化的界面,称为莫氏面。后来许多人做了大量工作,表明这个面是全球性的。这个面就是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1914年,德国人古登堡(B.Gutenberg)在确定地壳和地核之间存在地幔的前提下,公布了一???著名的计算结果,他得出幔核界面的深度为2900km。
;1936年,丹麦的莱曼(L.Lehmann)女士根据两个新西兰地震的欧洲记录指出,地球的核有明显的外部与内部之分。现在分别称为内核与外核。
1946—1950年,澳大利亚的布伦(K.E.Bullen)根据地震学分析,得出内核固态的结论。后来,这个结论又得到热力学和理论物理学的支持。
;第二次大战以后,由于军事需要(如地下核爆炸的侦察、人造地球卫星轨道的控制)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如地下资源和海底资源开发、核电站的其它大型工程设施的场地条件),向地球物理学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在客观上为地球物理学的发展提供十分有利的人力和物力条件。?
在地震学方面,增加了许多新的观测资料其中地震台阵记录、长周期地震面波和地球振荡记录、长剖面地震记录等,进一步完善了地球的分层模型,并且发现地球结构的横向变化。
;在最近的几十年,国际上连续组织四次大协作,使地球物理学获得巨大进展,在地球物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远远超过以往的年代。这四次大协作是:
1957年—1958年的国际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 Geophysical Year,简称IGY);
1960年—1970年的国际上地幔计划(International Upper Mantle Program,简称IUP);
1974—1980年的国际地球动力学计划(International Geodynamic Program,简称IGP);
1981—1989年的国际岩石层(圈)计划(International Lithosphere Program,简称ILP)。
;在近十多年,还开展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和地壳动力学计划(CDP)等。
这几次协作计划的实施,在地球物理学以至整个地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第一次协作完成后,在全球范围建立了规范化的、布局合理的地震、重力、地磁、地热等观测台网,为在规模研究提供了资料基础。
第二次协作完成后,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这是一次地球表层动态概念上的革命。
第三次数协作完成后,对板块运动的驱动力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地球物理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地球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基本特点;三 建模与简化
地球模型或某种地球现象的模型,就是以数学公式或数值形式表征的地球某种基本性质或基本规律,它是对复杂研究客体的合理抽象和高度简化。
经过这样的数学抽象和物理简化,在理论上更能反映客体的内在本质。
四 地球物理学初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