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维生素(MICROSO-IMCS76C版本冲突了 2011-11-08) 生物制药工艺学.pptVIP

第二十二章 维生素(MICROSO-IMCS76C版本冲突了 2011-11-08) 生物制药工艺学.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二章 维生素 潘薛波 xuvgou@ 第一节 概述 一、分类与功能 维生素是一类维持机体生命活动过程所必需的一类微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在体内一般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有以下共同特点: 1.一般以基本体的形式或可被机体利用的前体形式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2.大多数不能在体内合成,也不能大量储存,必须经常由食物供给; 3.不构成组织,不供给能量; 4.需要量很少,但却有重要作用,均以辅酶或辅基的形式发挥作用。 5.多数维生素具有几种结构近似、生物学作用相同的化合物。 (一)命名 分为三个系统: 1.按发现的时间顺序,以英文字母命名; 2.按生理功能命名:如抗坏血酸,抗神经炎因子等; 3.按化学结构命名:如硫胺素、核黄素、视黄醇等。 (二)分类及特点 1.脂溶性维生素:主要包括维生素A、D、E、K。特点: ① 溶于脂溶剂,不溶于水。一般烹调加工损失少。 ② 在食物中常与脂类共同存在,其吸收与脂类有关。此外,脂肪酸败时亦可使脂溶性维生素受到破坏。 ③ 排泄慢,大量摄入可引起中毒;其营养状况一般不能用尿进行评价。 ④ 可在体内储存,摄入不足时,缺乏症状出现缓慢。 2.水溶性维生素 主要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特点: ① 易溶于水,不溶于脂肪和脂溶剂。 ② 排泄快,一般不中毒。 ③ 储存少,摄入不足时,很快出现缺乏症状。 ④ 其营养状况多可从尿中反映出来。 ⑤ 易在加工烹调过程中损失。 二、来源与生产 来源:食物中直接获得;植物中间接获得;人工合成和微生物合成 生产:化工合成(主要方式);发酵 第二节 维生素B2 维生素B2 的良好食物来源为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动物内脏(心、肝、肾)、乳类、蛋类等;豆类和各种绿叶蔬菜亦能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B2 一、概述 (一)理化性质(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s) 1、溶于水,但水溶性较差; 2、耐热、耐酸,怕碱,游离型核黄素对紫外光高度敏感,在碱性条件下可分解为光黄素。 (二)生理功能 1.参与体内生物氧化与能量代谢: FMN、FAD可形成黄素蛋白—— “辅酶”,如黄嘌呤氧化酶、氨基酸氧化酶、细胞色素C还原酶等,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2.参与维生素B6和烟酸的代谢: FAD、FMN作为辅酶参与:色氨酸→烟酸;维生素B6→磷酸吡哆醛。 3.其他: 抗氧化作用: FAD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辅酶; FAD与细胞色素P450结合,参与药物代谢。 (三)缺乏 摄入不足是核黄素缺乏最主要原因。 典型症状:“口腔-生殖系综合征”(orogenital syndrome) 1.眼部症状:球结膜充血、角膜血管增生、怕光、流泪、灼烧感、视觉模糊并容易疲劳。 2.口腔症状:口角炎,唇炎,舌炎。 3.皮肤症状:阴囊皮炎;脂溢性皮炎。 5.其它:贫血、生长缓慢、食欲降低等。 (四)供给量与食物来源 推荐摄入量(RNI):成年男性1.4mg/d, 成年女性 1.2mg/d. 食物来源:维生素B2 的良好食物来源为动物性食品,尤其是动物内脏(心、肝、肾)、乳类、蛋类等;豆类和各种绿叶蔬菜亦能提供一定量的维生素B2 。 谷类食物含量较少,且加工损失较大,(精白米VB2 存留率只有11%,小麦标准粉35%) 强制性推性“面粉强化”。 二、核黄素的生产方法 目前,国际上生产核黄素的工艺方法主要有4种: 抽提法 化学合成法 微生物发酵法:成本低,污染少,大公司青睐 半微生物发酵半化学合成法:有毒试剂的使用,安全性有问题 三、核黄素生产原料 不同核黄素生产商使用的原料不尽相同。目前,微生物发酵法采用的主要碳源为植物油、葡萄糖、糖蜜或大米等;清华紫光集团公司还开发了以米糠油、骨胶等为原料的核黄素发酵生产技术。 四、核黄素的生产菌种 五、工艺路线 六、工艺路线的优化 碳源、氮源、发酵用水、培养基的灭菌方式以及种子液质量等对核黄素的产量均具有较大影响;采用补料发酵工艺可使核黄素产量较对照的普通发酵提高20%强;添加碘乙酸或NaF也具有显著的增产效应。 第三节 维生素B12 VBl2的工业生产 由于VB12的结构极为复杂,其化学合成高度繁琐昂贵,从肝脏等动物组织提取的效率和效益也十分低下,所以只能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来实现商业化生产。较早期采用链霉素发酵废液提取,上个世纪70年代被专门发酵取代。 1、菌株 只有原核微生物才能合成VBl2可用于生产的菌株及其报道产率见表。其中P.shermanii(谢氏丙酸杆菌 )和P.denitrificans(假单胞菌)是目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