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民俗在黑龙江省
PAGE
PAGE 1
春节民俗在黑龙江省
当代变异的考察和发展春节民俗的探索
一、黑龙江春节民俗的当代变异
???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传统节日中最重要最隆重的佳节。狭义的春节由除夕、元旦到初五;广义的春节应分为三段:从腊月二十三“小年”开始到腊月三十的白天,是为春节的预备期;从腊月三十夜即除夕到正月初五,是春节的正节期;从正月初六到十三是春节的后续期。在前后二十天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这些民俗活动,传承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感情。
??? 和所有的客观事物一样,春节的民俗活动也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现在的春节民俗和解放前比,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
??? (一)春节准备阶段的变异
??? 1、小年
??? 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民间以祭灶仪式拉开春节的序幕。《呼兰县志》:“十二月……二十三日,俗曰小年,以皂(灶)糖祀皂(灶)。”如何祭灶?《双城县志》:“二十三日,曰过小年。晚祀灶神,谓之辞灶。以糖果为供品,系专用以祀灶者,故称灶糖,即餳制之糖也。并以秫秸制小马、小犬、小鸡各一,陈粮草及水各一盂,意谓饲之,曰送灶王朝天也。用糖以祀者,谓神食而口甘,俾上天言好事也。又以糖粘灶门上,谓以粘神口,俾上天不能言恶事云。” 腊月二十三之称小年,世代传承至今,而小年祭灶之俗,则发生很大变化。在城市,
已经没有贴灶王爷画像的人家了,只有部分人家,尚买灶糖,但也不是为祭灶神,而是全家分食,应应典而已。在农村,贴灶神像者较多,但很少有摆设供品的,与贴年画无异。至于以秫秸扎小马,更已绝迹。
??? 祭灶习俗渐趋消失原因有三。一是无神论教育的普及,神鬼观念的淡化,新生一代多不相信有灶王的存在。二是灶火地位的降低。原始人类对火无限崇拜,新石器时期的房屋,中间为火塘,供照明、取暖、炊爨之用,是十分神圣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炊饭由火塘而转为炉灶,又由炉灶而为今天的煤气灶、电磁炉。灶火在人们生活中地位降低,于是灶王也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三是城市房屋的楼层化,没有农村的土灶,无处可贴灶神。
??? 2、年前的准备工作
??? 从小年始,要进行一系列的春节准备工作。一是清洁卫生活动:扫房;二是春节食品的准备;三是喜庆装饰的准备。在海伦县一带还流传着这方面的民谣:“二十三竖灯笼杆,二十四写福字,二十五蒸馒首,二十六烀年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贴窗花,二十九贴联詠,三十菜肴香满口。”不同地域,歌谣内容也略有不同,如二十八日,木兰县一带就是“把面发”。但实际这些准备工作,从来也不是按歌谣顺序进行的,并且传承至今,也有很大变化。
??? 扫房? 彻底清扫房间,作为习俗,无论城乡,都传承至今。但其意义,原本是为人神安排一个清洁的环境和有益于健康。随着社会的发展,“扫房”的蕴意便由为迎神准备环境向有益健康转化。
??? 竖灯笼杆? 即于院中立一长木杆,以悬灯笼。民间传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所有神位都封出去了,自己没了位置,便居于灯笼杆上。新年立灯笼杆,取意“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使邪魔恶神,不敢进院。此俗现存于农村,但在观念上,已无“诸神退位”之意,纯为装点喜庆气氛,而在城市,已没有这项民俗活动了。
??? 杀年猪? 在农村,自家养猪者,一过冬至,便开始杀猪,不必等到小年,以浪费饲料。猪肉析成条、块,浇以清水,使冻成薄冰以保鲜,再埋以雪,至年时取用。城市则无自家杀猪者,至春节前到市场买回,或放于凉台,或放于冰箱备用。
??? 蒸干粮? 黑龙江把黏豆包、馒头、花卷等统称为干粮。因为春节期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时候,无暇做干粮,便提前和面蒸出,放于仓房冷冻,用时现热现吃,十分方便。在农村,一进腊月,便冷冻黏豆包,而馒头,则到年前再蒸,故有“二十八把面发”之谣。而在城市,则随时到市场去买,并不事先准备。
包冻饺? 从除夕的子时夜饭到“破五”前的每天早饭,都必须煮饺子,用量很大,特别是人口多的大家庭,更是如此。在农村,过完小年就开始包饺子,由于量大,所以多请亲友邻人帮助,往往包到深夜,有的连续多天。于时,包者满炕,读唱本、讲故事,欢声笑语,热闹非常。包好后,用盖簾、柜盖或炕席送出冷冻,冻好收入纸箱、簸箩、板柜、缸中,储于仓房。但人口少者,多半早晨现吃现包。城市因有凉台可做天然冰箱,亦多半储备些冻饺子,亦有买速冻饺存于冰箱者。
??? 春联? 春联和福字、挂签、春条都要在年前准备好,并于腊月二十八、九贴好。春联起于桃符,初以桃板置门两侧以镇邪,后或画神塗、郁垒像,或题字于其上。现存题联语最早者,为后蜀孟昶的“新年纳馀庆,嘉节号长春” 。称新年所贴为春联者,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的诏书。桃符本为避邪,春联则用以表示喜庆和寄托美好愿望,是由迷信转化为民俗,由信仰民俗转化为喜庆民俗的,并传承至今。无论城乡,几乎家家都贴春联,但也有变化。一是除书法家外很少有人自写春联,多是从市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