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与新药开发.pptVIP

  1. 1、本文档共1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细菌耐药性机制研究 与新药开发 陈代杰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上海来益生物药物研究中心 研究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和细菌耐药性的目的 指导临床和非临床的合理用药 开发新的更为有效的药物 造成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人为因素(一) 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 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对细菌产生巨大的选择压力(selective pressure),使那些原来只占极小比例的耐药菌(10-6~10-9,自发突变频率),迅速繁殖。 造成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 ——抗生素选择压力(一) 细菌在抗菌药物的选择压力下获得耐药性的循环 造成产生细菌耐药性的人为因素(二) 作为AGP(动物生长促进剂),在动物中被大量地使用,造成人畜细菌的交叉耐药性 动物很可能是一个蓄积耐药细菌,并向人体传递耐药细菌的储蓄库。 动物向人体传递耐药细菌 造成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 ——抗生素诱导(二) 造成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 ——抗生素诱导(二) 造成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 ——抗生素诱导(二) 氨苄青霉素和其他一些β-内酰胺抗生素在大肠埃希菌中诱导一种终止细胞分裂的SOS响应。 造成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 ——非遗传(三) 与氨苄青霉素接触的细菌死亡率的下降是由于正常细胞向缓慢分裂的亚细胞群漂移(switch)的缘故。氨苄青霉素的处理富集更多的这样的亚细胞群,从而降低了所有细胞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平均值。 造成产生细菌耐药性的原因 ——非遗传(三) 目前危及人类生命的最重要的耐药菌 —“超级细菌” 1、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2、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3、多药抗性结核分枝杆菌 4、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万古霉素耐药菌的发展 1988年首次分离得到第一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它们快速在美国传播,统计至2000年增长了26%; 1996年在日本分离到一株对万古中介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如今VISA、GISA在世界各地皆有发现; 2002年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报道了3株高度耐糖肽类抗生素的MRSA(GRSA)。 细菌对?-内酰胺类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及新药开发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特征 革兰阳性菌肽聚糖细胞壁的形成 革兰阴性菌的细胞表面结构 耐酸菌的表面结构 三种不同细菌的细胞壁结构比较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第一阶段:干扰了细菌细胞的表面结构; 第二阶段:影响了细胞壁的合成,阻断了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某一步; 第三阶段:确定青霉素是抑制了粘肽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转肽反应),使两条聚糖链不能连接成交链结构。 交链系统酶促反应 青霉素(A)和D-丙氨酰-D-丙氨酸(B)的立体模式 二、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1、抗生素作用靶位PBPs亲和力发生改变; 2、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子的β-内酰胺酶; 3、药物外排介导的耐药机制。 由PBPs-介导的对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有嵌入结构的7种不同国家和地区来源的青霉素 耐药脑膜炎球菌PBP2的基因结构 三、克服细菌对β-内酰胺抗生素 产生耐药性的对策 1)有好的渗透性,使药物能达到作用部位; 2)对β-内酰胺酶稳定,使β-内酰胺环不被酶解;  3)对靶酶,即对青霉素结合蛋白有高的亲和力,从而抑制PBPs的酶活力,使细菌生长抑制或死亡。 β-内酰胺酶介导的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在耐药性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中的β-内酰胺酶是以胞外酶的形式分泌至胞外来破坏这类抗菌药物,或是细菌含有的转肽酶不能与这类药物结合而产生耐药性。 克拉维酸的作用机制 组成奥格门汀 的两种化合物的结构 组成替门汀的两种化合物的结构 组成优力新的两种化合物的结构 组成舒普深的两种化合物的结构 组成他佐西林的两种化合物的结构 舒他西林的化学结构 细菌对氨基糖苷类 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及新药开发 二、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 一是细菌产生一种或多种有关的钝化酶来修饰进入胞内的活性抗生素使之失去生物活性; 二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作用靶位核糖体或是与核糖体结合的核蛋白的氨基酸发生突变,而使进入胞内的活性抗生素不能与之结合或结合力下降。 钝化酶介导的耐药机制 作用靶位16SrRNA和S16核蛋白 发生变异的耐药机制 研究证实链霉素的作用靶位是在细菌的核糖体上,它的抗菌作用是通过使tRNA阅读错误来实现的。 大肠艾希氏菌16S rRNA的二级结构模型以及对链霉素产生抗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和大肠艾希氏菌的核糖体碱基发生突变的位点 对链霉素敏感的和具有抗性的结核分枝杆菌的遗传

文档评论(0)

peace030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