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八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诗词曲五首》
直抒胸臆: 表明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情感高亢激昂 千古传诵的名句 4、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气节?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自己走上仕途, 国家危急,勤王抗元 国家分裂,命运艰辛 (对偶、比喻) 形势险恶,境况危苦 (对偶) 直抒胸臆,以死明志 舍生取义 名垂青史 铺垫 主旨 朗读,分析结构内容并感知主题 主题意义: 表现出为国家民族大业慷 慨激昂,视死如归的精神。 后世仁人志士常把它用来激励自己。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旨句: 千古名句 本诗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 明.于谦石灰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清·谭嗣同《狱中题壁》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清·徐锡麟《出塞》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1269~1329年),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兼长诗文。原籍山东章丘县相公庄,祖父时迁历城今张公坟村。初为山东东平学正,后任堂邑县尹、监察御史、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政等职。直言敢谏,曾因上书议论时政遭贬黜。至治元年(1321年)弃官还乡,以词曲诗文自适,朝廷数召而不就。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应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致力救灾,劳瘁而死。 这首曲是作者于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在就任陕西行台中丞的途中所作。潼关位于东西两京(洛阳、西安)之间,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常常触动行经者的怀古之情. 1.给这首曲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第一层,前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径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第一层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中, “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以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引出下文。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潼关之险的 ?“山河表里”暗示出什么? 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 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2.“望西都,意踌躇”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怎样理解“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