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位于广州黄埔长洲岛,是大革命时期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一所新型军事学校。孙中山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办校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学习苏联的建军经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军校群英荟萃,名将辈出,在中国近代史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据有关数据显示,原有建筑环境改变较大,仅存2.6万平方米。建筑有:坐南向北的校本部,前临珠江,上挂“陆军军官学校”横匾,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机炸毁,1996年重建;孙总理纪念室,俗称“孙中山故居”,是一幢2层楼房,面积345平方米,原是粤海关黄埔分关旧址,孙中山曾在此小憩,孙中山逝世后,辟为孙总理纪念室;孙总理纪念碑;俱乐部,面积2070平方米,是军校师生集会和文化娱乐的地方,军校政治部领导的“血花剧社”也设于此;游泳池两座,已维修复原;东征阵亡烈士墓;济深公园,为纪念副校长李济深而建,尚存教思亭和北伐纪念碑。[1]黄埔军校史迹丰富,山水相融,已初步重现昔日风姿,是游览的好去处,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地方。
据有关数据显示,黄埔军校在长洲岛先后招生6期。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并有朝鲜、越南、新加坡等国家的革命青年。第一期到第四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毕业的毕业生共4981人。第五、六期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入学,国共分裂后毕业,共有毕业生3136人,其中第六期生原有4400余人,由于动乱大部分离校,毕业时仅有718人。1928年(民国17年)3月,黄埔军校迁往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北迁后,李济深在原校址仍以黄埔军校名义,为其第八路军培养干部。1930年(民国19年)9月,蒋介石命令停办。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长洲岛,校本部被夷为平地。1984年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建馆。1996年,按照国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则重建了校本部,基本恢复了当年军校师生生活、学习的场所。
《黄埔军校史迹展》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览通过200多张照片,100多件文物,以“黄埔岁月”、“军校变迁”、“情系黄埔”三个部分,生动再现了黄埔军校的辉煌,和黄埔师生英勇奋战,不怕牺牲,在统一广东、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北伐、抗日战争中所立下的彪炳青史的赫赫战功。
《黄埔群英油画馆》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合作,创造性地用油画的形式再现黄埔军校的将帅和名人。据有关数据显示,该展览共展出42幅油画作品,包括孙中山、廖仲恺、蒋介石、周恩来等黄埔名人,让人们从更感性、更具象的角度来认识英雄荟萃的黄埔军校。
郑洞国印石质。郑洞国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1943年参加中国远征军,担任新1军军长,1944年9月升任中国远征军驻印度副总指挥。此印章是郑洞国任中国远征军驻印度副总指挥时使用的。
指挥刀是李治魁在黄埔军校时用过的。李治魁是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1926年北伐战争中在武昌城外牺牲。指挥刀曾伴随李治魁驰骋在统一广东和出师北伐的沙场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