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成因与策略
——梅县石坑镇中心小学 钟 剑
加强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根据我校承担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学生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培养的研究》的研究阶段安排,在2012年对我校的115名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心理健康测查量表(PHI)》。详细、真实了解了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
一、从调查统计结果得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
(一) 学习习惯、兴趣方面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
统计表明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71%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读书的目的是“赚大钱”; 21%的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老师抽问才回答;能认真完成作业的仅为78%,完成一些的有11%。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 焦虑方面
面对考试,25%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 37%出现轻微焦虑。显示了学生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或其他不良效果的心境,使得这部分学生焦虑不安,紧张担忧,顾虑重重,形成心理障碍。
(三) 冷漠、孤僻
父母回家晚了有41人不会感到不安;看电视遇到伤心,感人的情节,有21%的小学生不会流泪,或认为那是假的而无动于衷,表现出冷漠。26%的学生与同龄人在一起时未感到快乐,3%的学生感到不合群、孤独,显示出少数农村小学生存在孤僻心理。
(四) 羞怯、胆怯、
见了认识的长辈还有17%的学生不好意思或躲起来,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予理睬,怯生的占35%左右,这表明了小学生中胆怯、羞涩心理比较突出。
(五) 交往情感闭锁
3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不善于与伙伴沟通; 35%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 48%的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
(六) 攻击性强
15%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包括语言上的(骂)和有形的(反踩一脚)行为,这表明少数农村小学生具有对抗性或攻击性行为,这种趋向的儿童容易出现品行障碍。
(七) 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
25%学生对左右为难的事不是果断地选择方法。39%学生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38%的学生在老师来时和有时违犯。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八) 竞争意识不强。
46%左右的学生不积极参与竞选干部,其中近27%学生明显缺乏自信认为我不行。10%左右是缺乏服务意识,不愿多做事而不愿参加竞争,14%~20%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1、家庭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部分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些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在该区农村出现“三多三无”现象: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此外,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也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的影响。
2、学校教育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目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越来越引起重视,但在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施行受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学校教育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知行不一”的问题,心理教育意识淡泊,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3、农村社区环境对学生心理教育的影响。
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小农经济”意识仍相当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心态普遍存在,对子女百依百顺,包办一切的现象,与“狼爸虎妈”的现象并存,受农村社区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4、大教育观在农村地区难以树立。
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力度不够,对学生心理影响难以形成合力,往往出现“5+2=0”的现象,学生在校接受的教育与家庭舆论,社会氛围不一致,这也是农村学生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之一。
5、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面对父母离异,家长打骂、教师批评、考试失败等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
三、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通过此次对农村小学生心理行为调查,成因分析,研究和寻求合理的教育对策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一) 构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机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来,开设心理教育课、建立心理学生档案、开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