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区级联考]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年中考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全国区级联考]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年中考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区级联考]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年中考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解析版)

二〇一八年海陵区中考适应性训练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1. 《三字经》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 齐桓公?魏国 B. 晋文公?齐国 C. 齐桓公?秦国 D. 楚庄王?秦朝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战国初期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秦赵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最终秦王战胜六国,建立秦朝。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答案】B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关系的郡县制。B项符合题意;分封制为西周时期政治制度,A项不合题意;隋朝创立三省六部制,C项不合题意;行省制首创于我国元朝。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知选项是秦朝在地方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秦朝为加强封建统治,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关系的郡县制。即可确定答案。 3.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 A. 北魏孝文帝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 元世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汉化政策”“鲜卑国主”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结合所学知知识,5世纪末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以新都洛阳为中心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将鲜卑的姓氏改为汉姓,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这些对当时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A项符合题意。隋文帝和唐太宗都是汉族的皇帝,不必推行汉化政策。BC两项不合题意;元世祖广开言论,整顿吏治、注重农桑。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 点睛:题干中“汉化政策、“新都洛阳”、“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是解题的关键,可知是魏孝文帝改革。结合所学,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期间,他迁都洛阳,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汉礼,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可确定答案。 4.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答案】C 【解析】根据关键词,“大运河的开通”对应隋朝的政治和经济成就。“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反映了唐代的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反映了唐朝活跃的对外交往成就。由此而得出:隋唐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C项符合题意;“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史前时期的时代特征。A项不合题意;“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指的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B项不合题意;“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是解题的关键,由次可知是隋唐时期的史实。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政治不断进步,文化灿烂,对外交往频繁,是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期。可确定答案。学生平时学习知识点,要看每课课题、单元主题。理解单元主题和课题之间的联系。 5. 《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民间谚语“苏湖熟,天下足”。这两段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共同说明了 A. 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 苏州和湖州是我国的经济重心 C. 东南沿海地区农民赋税负担重 D. 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了南方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反映了国家经济的根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