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成都外国语学院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下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刘小芳 审题人:刘小芳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的答题卷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2小题,满分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B. 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C. 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 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2. 下图到下图的变化,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铁犁牛耕的产生 B.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C. 单位产量的提高 D. 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 【答案】D 【解析】左图是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右图是曲辕犁,说明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提高,D正确;A是春秋战国时期;B属于小农经济,并没有改变;C中粮食产量无从体现。 3. 汉高祖的抑商政策主要针对有市籍的中小商人,这类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一般平民低下。这种以中小商人为抑制对象的政策,在汉代曾反复提出,对汉代以后也有一定影响。据此可知,汉代 A. 富商大贾未曾作为抑商重点 B. 抑商旨在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C. 都市商业经济长期萎靡萧条 D. 商业政策朝令夕改反复无常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抑制 “中小”商人目的在于维护封建小农经济,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富商大贾也是抑商重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汉代商业经济也是繁荣的而非长期萎靡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汉代的商业政策是稳定的而非朝令夕改反复无常,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4.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注重农业时令 B. 尊重自然规律 C. 重视历法指导 D. 强调精耕细作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及“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体现了古代农业既注重农业时令,又注重耕作技术,体现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正确;注重农业时令、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重视历法指导是《吕氏春秋》所介绍中的,未涉及到《氾胜之书》中的材料,概括不全面,故ABC项错误。 点睛:文字材料型选择题的材料来源可以是历史文献、诗词、名言警句、对联和口号等。解答试题的主要方法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5. 下图为唐朝长安城西市行业分布示意图。下图可以反映出当时 A. 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 B. 商业氛围十分宽松 C.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 农产品商品化进程快 【答案】A 【解析】从“唐朝长安城西市”“市署”“平准署”中可以看出,市内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署”“平准署”,西市进行的是封闭式的集中交易,交易区也都是集中在一个四面有墙、开设市门的较为封闭的场所内,这体现了唐朝时政府重视对市场的管理,故A项正确,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期后私营手工业才占据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农产品商品化的情况,故D项排除。 点睛:本题是个图片型的选择题。这样题目首先从图中找出关键信息,关键信息是材料“唐朝长安城西市”“市署”“平准署”;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关键信息分析四个选项。 6. 南宋初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20%。明清“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倍偿其价”,以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该变化说明 A. 明清统治者不求回报 B. 封建经济逐渐陷入衰退 C. 传统外贸内驱力不足 D. 重农抑商加剧外贸逆差 【答案】C 【解析】南宋时期外贸收入较多,明清时期却以朝贡贸易为主,体现出封建国家传统外贸内驱力不足,C正确;A不属于材料体现出主旨;B中陷入衰退说法错误;此时中国外贸不是逆差,D错误。 7. 某地发现一座古墓,随葬品有丝织品、景德年间的瓷罐、唐三彩马、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为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活字印刷品”、“甘薯残渣”等,解读题干所示朝代,应该看“最晚”出现的,可知,甘薯是明代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