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文科实验班)下学期同步训练之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之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x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文科实验班)下学期同步训练之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之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文科实验班)下学期同步训练之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之第三节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1.“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料的依据应该是A. 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C.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 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2.宋代规定地方官不得在本籍任职,其到任需提交自身材料,然后由本州知州、通判进行审查,合格后再连同所回避之人,分别向转运司递交担保。若有诈伪,则要处以杖一百的惩罚。这说明宋代A. 注重维护统治机器正常运行B. 建立了完备的官员审查制度C. 在地方实行了权力制衡体制D. 削弱了地方政府的管理权力3.有学者指出,汉武帝时期正式确立的察举制,以“孝廉”作为选才的重要标准,非孝者廉者不能为官。孝与廉是古人非常推崇的两种德行,尤其是孝更被作为天下之本,所以孝廉首先成为察举的常科。也是汉代士人入仕的主要途径。这表明,察举制的实施A. 开士人入仕之先河B. 加速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C. 保证了官员的品学兼优D. 杜绝了不良社会风尚的出现4.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老爹死后发丧用,被人告发。周亚夫因此而下狱,闭食自尽。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周亚夫的儿子愚昧迷信 B. 监察制度不断完善C. 西汉严禁民间私藏武器D.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5.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C. 方便了官员升迁D. 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6.有学者指出:“唐王朝与突厥、契丹等族的战事互有胜负,处于对峙状态。临时总领各路兵马出征的节度使,只好在边疆屯戍,等待时机。睿宗景云年间以后,在东北、西北边地划分出军事防区,设置边防重镇,令节度使镇守。”材料表明A. 唐王朝与少数民族战事频仍B. 节度使的存在威胁中央集权C. 节度使任职长期化势在必行D. 节度使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7.唐朝后期,代表庶族官僚的牛党,与代表士族官僚的李党之间政治争斗近四十年,最终以牛党胜利结束。唐文宗曾说。“去河北贼(指播镇割据)非难,去此朋党实难”。唐代朋党之争A. 客观上体现了社会阶层的变动 B. 具有近代政党政治的雏形C. 是中央与地方斗争的必然产物 D. 推动科举制度的逐步完善8.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征兵18岁以下男子的敕书,门下省给事中魏征不肯属敕,结果皇帝的敕书作废。宋仁宗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台谏官包拯等集体谏诤,只得作罢。这说明A. 君臣认可共定国事治国原则B. 门下省可以否决皇帝的意志C. 杰出人物可以削弱皇帝权力D. 唐宋时期.大臣的权力增强9.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有助于A.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B. 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 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 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10.明代洪武三十年科举春榜所录51人全系南方人,故称南榜,这招致北方落榜举人联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杀主考官并亲自策问,增录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称北榜。“南北榜案”本质上反映出A. 皇权凌驾于官僚机构之上B. 明朝南北方区域矛盾突出C. 北方仍然是经济文化中心D. 科举制度走向了僵化腐败11.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候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 废除世袭制度B. 加强军事控制C. 抑制割据势力D. 控制官吏任免12.唐代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为官;宋代允许“工商杂类有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明代许可商人及其他流寓人员在异地参加科举,而越来越多的官吏和士人也兼营工商。这种变化表明A. 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B. 明代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C. 社会阶层流动性不断加强D. 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13.汉代,朝廷仅允许三公和大将军开府置佐(设置官署并自行选择任命僚属处理公务)。魏晋时期,经朝廷允许,都督和各州刺史皆可开府,出现了“虚立军府,动有百数,五等诸侯,复坐置官属”的现象。这说明开府置佐A.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B. 造成地方政权机构繁杂C. 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D. 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14.宋代官员待遇优厚,体禄以货币为主,官员除了月给俸钱之外,还有禄粟、职田等实物和土地报酬,以及“农粮钱”、“餐钱”、“给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