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会宁四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小题,总共60分) 1. 历史学家李学勤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该制度应为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礼乐制 D. 世袭制 【答案】B 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适当扩展相关知识。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宗族姻亲、功臣子弟、前朝遗民分封领地和相当的治权,属于政治制度范畴。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在家庭范围内为宗法制,在国家范围内为分封制。要注意区别分封制、封建制、宗法制的概念和含义,避免混淆错误。 2. “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渐渐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与“士”字原初含义一致的是 A. 进士 B. “士、农、工、商” C. 士大夫 D. “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答案】D 【解析】进士主要指科举考试中求得功名的读书人,不是“士”的其原始含义,故排除A;“士、农、工、商”中的“士”主要指以士大夫为主体的读书人,与材料不相吻合,排除B;“士大夫”主要指社会上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与题意不符,排除C;“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分封体制下,“士”是最后的贵族,享有舞刀佩剑的特权,与材料相吻合,故选择D。 点睛:在西周的分封体制下,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受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又分封给士,层层分封,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秩序。 3.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军机处之所以能由‘筹办军务’的临时机构,转而成为执掌军国大计的常设机构,完全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它设立于 A. 顺治年问 B. 康熙年间 C. 雍正年间 D. 乾隆年间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军机处之所以能由‘筹办军务’的临时机构,转而成为执掌军国大计的常设机构,完全是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故C正确。顺治年间没有设立军机处,故A错误。康熙年间也没有设立军机处,故B错误。乾隆年间不是军机处开始设立的时间,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军机处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影响与作用。学生需注意相关知识的掌握。清朝雍正年间军机处成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被废止,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于军机处办理。但军机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 4. 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朱陈村》一诗中写道:“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从诗中可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A. 商品经济完全取代自然经济 B. 男耕女织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C. 资本主义萌芽呈现强劲势头 D. 生产活动以村社为基本单位 【答案】B 【解析】“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体现出明显的男耕女织的经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从材料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可以看出。C选项错误,材料根本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的问题;D选项从材料无法体现。 5. 钱穆《国史大纲》中评价某土地制度“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该土地制度是 A. 井田制 B. 屯田制 C. 均田制 D. 王田制 【答案】C 【解析】“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该土地制度是均田制,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根本就不涉及屯田制和王田制,所以选项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体现是平均主义思想,所以反映的土地制度是均田制。 6. 宋仁宗时规定,佃户迁徙无须地主开具证明,收获完毕,结清账目便可离开,地主不得无理阻拦。这意味着 A. 货币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 B. 佃户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C. 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D. 佃户基本摆脱地主对生产过程的干预 【答案】B 【解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