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讲巩固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8讲巩固练

第28讲巩固练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1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2 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 斯大林模式 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4 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急躁冒进的现象 5 斯大林模式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6 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愿望强烈 7 1933年中国对苏联实行五年计划的态度 8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苏联农业问题阻碍发展 9 赫鲁晓夫改革冲击斯大林模式 10 勃列日涅夫改革后期趋于停滞 11 改革需要循序渐进、尊重规律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俄国群众实现了土地的要求,但后来他们同强大起来的政权发生了矛盾,因为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材料中“该政权强迫他们对此进行回报”是指(  ) A.农奴制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斯大林体制 解析:B 依据题干时间1917年10月到1918年夏季可知处于苏俄政权建立初期。农民实现了土地要求,但因“回报”问题与苏俄政权发生矛盾,结合所学可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的实行,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故B项正确。 2.蒋介石在访问苏联时的日记中写道:“一、儿童教育周密;二、工人皆施军队教育;三、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当时苏联正在(  ) A.组建红军保卫新生政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用国家资本主义调整经济 解析:D 抓住材料中信息“小工厂租给私人”,据此判断这是新经济政策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借和租让的形式转让给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3.(2017·湖南长沙模拟)1924年前,苏俄(联)政府与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有91份,但实际履行的很少。1926年后有60多家外资企业开工,但到1929年,租让给外资的企业产值只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0.6%。这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依然盛行 B.战争环境不利于政策推行 C.新经济政策背离了国情 D.意识形态的矛盾依然尖锐 解析:D 材料体现苏俄(联)政府引进外资,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属于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A项错误;1924~1929年国内战争已结束,并非战争环境,故B项错误;在苏俄(联)经济凋敝的情况下,新经济政策引进外资,发展私营企业符合国情,故C项错误;材料中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苏俄(联)政府同外国企业签订的租让合同实际履行很少,且到1929年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政策基本停止实施,说明苏俄(联)在经济建设上排斥资本主义,反映了意识形态的矛盾尖锐,故D项正确。 4.(2017·辽宁抚顺一模)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30%,1932年占50%,而且是择优、低价购买。1931年苏联购买美国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 B.苏联迅速实现了全面工业化 C.危机迫使美国调整对苏联政策 D.经济危机给苏联带来发展机会 解析:D 材料没有涉及计划经济体制优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容,故A项错误;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是在1937年,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经济大危机背景下美国和苏联的经济交往,不能反映出美国对苏联政策的调整,故C项错误;经济大危机期间西方国家急于通过产品出口缓解危机,苏联在此形势下,低价择优进口大批机器设备,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5.(2017·山东淄博二模)下表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资料统计表 年份 1918 1929 1930 1934 1937 集体农庄(单位:千个) 1.6 57.0 85.9 233.3 243.7 集体化比重(占农户 总数百分比) 0.1 3.9 23.6 71.4 93.0 占总播种面积的百分比 不详 4.9 33.6 87.4 99.1 上表说明苏联农业集体化(  ) A.解决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B.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C.存在着急躁冒进的现象 D.有效地巩固了工农联盟 解析:C 表格中强调的集体农庄的个数与集体化程度,并未说明解决粮食危机的问题,故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的实施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的工业化,且集体农庄下,损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表格呈现的数据表明,1918~1937年,不到20年的时间,集体农庄数量猛增,苏联“完成全盘集体化”目标基本实现,联系所学可知这其中出现抢时间、争速度、强迫命令的现象,说明存在急躁冒进的特点,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不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因此不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故D项错误。 6.(2017·东北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