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鉴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涉江采芙蓉鉴赏

浅 析 涉 江 采 芙 蓉 姓名:程高飞 系别:生化 班级:091611 学号:016109085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方。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在高低错落的荷花丛中,那叶如硕大的伞,那花如欲滴的唇。伴着晶莹露珠落水的滴答声,花和叶慵懒的扭动着。盛夏的季节,偏偏又如此蓬勃。那边,枝间、叶间、花间,隐约露出纤细的玉手,无采地拨弄着池水,碎却圆。姣美的身材却遮不住柔弱,脉脉的双眸却挡不住寂寞。残阳的余晖铺满池水,也映在仰望天空的颊上,浓妆淡抹,竟是一场空,这未老的容颜又有谁会来欣赏呢?那曲折蜿蜒的小径,曾回当过多少欢声笑语,而今却如此荒凉沉寂,死一般。斩不断的相思,化不开的浓愁。望人人不见,思人人不归。也许只能手拈芙蓉,眼望长空了。 人代冥灭而清音独远。《涉江采芙蓉》(后简称《涉》),一首被人们传唱了几千年的诗歌,至今仍深深牵动着游子的心。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现已不可具体考证。但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的作者不是一位普通的思妇,而是一个还望故乡的游子。马茂元先生曾说:“文人诗与民歌不同,其中思妇诗也出于游子的虚拟。”《涉》是在表现游子的忧苦和愁思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作者不仅借思妇之口写出了对家的悠悠思念,也通过思妇的情节写出了“还愿望旧乡”的情景。使一个长叹于天涯的游子形象明现于读者眼前。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涉》的解题中写道:“这是写游子思念故乡和亲人的诗,首说采香花芳草打算赠送对方;次说所思的人身在远方,心愿难递;最后说人各一方,忧伤难遣。”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认为:“《涉》的主人公采撷芳草想要赠给远方的妻子,并且苦苦吟叹:‘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显然都以为诗的作者即是采莲人,“涉江采芙蓉”的是“游子”而非“怨妇”。 当然,对于“采芙蓉这究竟是谁”这个问题仍有一些与上述不同的观点。比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中潘啸龙先生坚持认为采芙蓉者为独处故乡的妇人。他认为采芙蓉是江南女子的专司。对于这一问题至今还存在分歧。这里暂不做过多讨论。 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讲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再论雷锋塔得倒掉》)任何悲剧都有它的社会根源,从诗人平生遭遇,思想行为,和作品创作的关系来考察。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使一个充满了不幸的不合理社会。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就是这个社会制度的根本产物。从东汉的社会背景来看,社会动荡,世态炎凉,人心不古,尔虞我诈。让这一时期的作品充满了对身世的惆怅,对黑暗世事的批判。《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又多寓居他乡,饱经忧患,更是尝遍了应该或不该的生活之苦。生离死别,流离失所已经成了常有之事。再加上仕途不顺,更是让那些作者饱经忧患。《涉》的作者也是这样一个命运多舛的仕人。在他的人生中一定也充满了种种不测,至少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亲人尤其是对故乡意中人的深深眷恋,充满了生离死别的痛。否则怎么会发出“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感慨呢!作者一定是思乡情切,悬想慰怀,反而更觉山重水远,归程难觅。情苦莫过于生别,心知本当相守,却只能遥遥相望。斩不断的情思,化不开的浓愁。都依了东汉动荡的社会背景。 《涉》整篇运用了 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的写法。情和景是诗歌的两个重要因素。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涉》将荷花叠叠与人心郁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人因花的娇艳而更显怅惘,花因人的伤怀而更显蓬勃。人映花,花照人,人花相对,红红粉粉,更映出人那憔悴的容颜和欲碎的心怀。乐悲相生,就像王夫之所云:“以哀景写乐,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诗一开头就描写了一女子在一池争香竞艳的荷花中采弄芙蓉的场景,但在份嫩妩媚的荷花的映衬下的是一颗有着化解不开的愁思的心。后文更是通过漫漫的长路来暗喻游子不安的思乡之心,也只有眷眷之心才能看到路的漫长,归期的无望。寓情于景,写出了游子仕途不顺,望乡不得归的哀与悲。 王昌龄的《诗格》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里的三境就是意境。只是把偏重于写山水的称为物境,偏重于抒情的称为情境,偏重于言志的称为意境。《涉》既能“极艳丽秀者”又能“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可谓意境一绝。诗首先描绘出一幅美丽的采荷图,又笔锋一转,直抒望乡之愁,这前后给人的反差构成了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