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刷工艺技术的演进.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印刷工艺技术的演进

第七章 古代印刷工艺技术的演进 103 第七章 古代印刷工艺技术的演进 古代印刷工艺技术 是在中国土生土长 由中国先民发明 在中国本地发展並 逐渐传往世界各地的 以手工操作为基本特徵的印刷工艺技术 按製版工艺特徵 可划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两大系列 其中包括蜡版印刷在内的单色雕版印刷和包 括餖版印刷在内的多色套版印刷 同属於雕版印刷 包括锡 铜 铅 铁等金属活 字在内的金属活字印刷和包括泥活字 木活字在内的非金属活字印刷则归属於活字 印刷 此外 还有界於两者之间的活字泥版和泰山磁版以及武英殿曾经採用的活字 与雕版拼版套印的製版印刷方法 这些各具不同特徵的印刷方法的发明和发展 构 成了中国古代印刷工艺技术演进的全过程 谱写了世界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历史篇 章 第一节 雕版印刷工艺技术的演进 雕版印刷是中国印刷文化体系中最具特色的一种複製方法 也是中国古代应用 最为广泛 留下实物最多的一种印刷技术 它以汉字与图画为依附 体现了中国最 浓缩的美学表象 是一种能够产生美感成功转换的感情表达形式 雕版印刷是複製 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 人们选凖雕版並认定它是最理想的印刷技术 其间必有漫长 的过渡形式 起於何人? 用於何时? 虽是长期的集体创作 但从现存的雕版印刷品 来看 以工具材料发展变化为主的雕刻印刷方式 到唐初已经非常完善 精湛的印 刷技艺已经形成 独特的范式也已创立 初唐以降 後人虽在此基础上有所深化发 展 但这种发源於本土 具有浓厚民族文化特色的印刷技术 依然是世界范围内文 化传播中最具影响力的楷模 一 单色雕版印刷工艺技术 众所周知 印刷术的种类繁多 方法各 其中发明最早的是雕版印刷 而雕 版印刷又以单色雕版印刷为先导 客观上 历史上第一次有人将文字或图画反刻在 木板上 並以此为印版施墨印刷之举 乃雕版印刷之发明 近些年来 学术界在印 书不同於印刷 印书是印刷发明後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发展演变之後的产物 印刷术 发明初期只能印刷诸如布告 佛像之类的简单印品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现知後汉 刊章捕俭 东晋刻印 济饥辟谷丹 等文献记载为此提供了现实而可靠的证 据 104 古 代 篇 单色雕版印刷 包括单色雕刻木版印刷和单色雕刻蜡版印刷两种 其中 单色 雕刻木版印刷是雕版印刷中最古老且最常用的一种技术 自其问世以来 虽历经沧 桑 但容颜不改 时至今日 依然是青春焕发 贡献着自己的餘晖 一 单色雕刻木版印刷工艺技术 1.雕版用材的选择与处理 (1)选材 雕版用材的要点是 材质较硬耐印率高 纤维细匀吸墨与释墨性均匀 为此 一般多选用材质硬度适中 纹理细滑的梨木(Pyrus sinensis,Ld.)与材质较为 坚硬 质地紧细的枣木(ZiZyphusvulgaris,Lam .) 木质坚硬较为细腻的杜梨木 (Pyrus bdtulaefolia Bge)与梓木 质地细腻的黄杨木与银杏木 易於刊刻的苹果木 杏木 以及白杨木与乌桕木也时有应用 但松木等针叶树类 虽木料纹理较直顺 但由於木料中含有难溶於水的树脂 不易着墨 且易变形 一般不予採用 (2)锯板 将梨木 枣木等木料除去小枝 选取有充分雕刻面积的树幹 沿树幹 纵向直截 锯成约2厘米厚的木板 纵向直截不仅得到的木板面积较大 而且易於 避开树材上的疤节和质地疏鬆的树心 锯好的木板应将表面的树皮剥去 (3)浸沤 将锯好的木板放在水中 上压重物 浸沤一至数月 脱去木材内的树 胶与树脂 使木板即利於刊刻又易於吸墨释墨 浸泡时间

文档评论(0)

wangyue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