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第一节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Northern (Southern) blight of corn 玉米大斑病主要分布于世界气候相对较凉爽的地区,近年来由于病菌新小种的出现及某些感病品种的大量种植,大斑病又在全国玉米生产区重新抬头。 小斑病又称玉米斑点病、玉米南方叶枯病.由于感病自交系的引进及大面积种植感病杂交种,使小斑病成为玉米生产上的重要叶部病害。 1.玉米大斑病(Nor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 ?? ?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和籽粒。 萎蔫斑:发病初期为椭圆形、黄色或青灰色水浸状小斑点,后沿叶脉扩展,形成长梭形、大小不等的萎蔫斑,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表面密生一层灰黑色霉状物 褪绿斑:发病初期为小斑点,以后沿叶脉延长并扩大呈长梭形。后期病斑中央出现褐色坏死部,周围有较宽的褪绿晕圈,在坏死部位很少产生霉状物。 2.玉米小斑病(Southern leaf blight of maize )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叶鞘、苞叶、果穗甚至籽粒。 类型: 病斑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黄褐色,有较明显的紫褐色或深褐色边缘,病斑扩展受叶脉限制。 病斑椭圆形或纺锤形,灰色或黄色,无明显的深色边缘,病斑扩展不受叶脉限制。 病斑为坏死小斑点,黄褐色,周围具黄褐色晕圈,病斑一般不扩展。 前两种为感病类型,后一种为抗病类型。 二.病原物(Pathogen) 1.分类地位 玉米大斑病: 有性态: Setosphaeria turcica (Luttrell) Leonard et Suggs,属子囊菌门球腔菌属大斑刚毛球腔菌 无性态: Exserohilum turcicum (Pass.) Leonard et Suggs,玉米大斑凸脐蠕孢菌。 玉米小斑病 无性态: Bipolaris maydis (Nisikado et Miyake) Shoem 属玉蜀黍平脐蠕孢菌 ; 有性态: Cochliobolus heterostrophus (Drechsler) Drechsler 子囊菌亚门旋孢腔菌属异旋孢腔菌 . 四、发病因素(Epidemic factors) 1. 品种抗性 玉米大斑病 抗病性: 数量抗病性、 褪绿斑抗病性、褪绿点抗病性、无病斑抗病性 玉米小斑病 玉米对小斑病的抗性多数表现水平抗性,也有部分材料表现为垂直抗性,即褪绿斑抗性,抗性由单基因控制。 同一品种的植株不同生育期及不同叶位叶片有抗性差异。 2. 气候条件 高温、高湿、时晴时雨是大小斑病最适合的发病条件。 3. 栽培条件 玉米连作地病重,轮作地病轻;肥沃地病轻,瘠薄地病重,追肥病轻,不追肥病重;间作套种的玉米比单作的发病轻,远离村边和秸秆垛病轻;晚播比早播病重;育苗移栽玉米,比同期直播玉米病轻;密植玉米比稀植玉米病重。 五、防治方法 (Control methods) 1.选种抗、耐病品种 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定期轮换,防止强毒力小种出现。 2.改进栽培技术,减少菌源 适期早播 ;育苗移栽 ;增施基肥 ;合理间作 ;搞好田间卫生 3.药剂防治 50%多菌灵,75%百菌清,25%粉锈宁,70%代森锰锌,10%世高,50%扑海因,40%福星,50%菌核净,12.5%特普唑和45%大生 第二节 玉米灰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Maize Gray and Curvularia Leaf Spot 玉米灰斑病又称尾孢菌叶斑病。该病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继玉米大、小斑病之后新的重要叶部病害。发病田块一般减产20%左右,严重的减产30%~50%。 弯孢菌引起的叶斑病也叫黄斑病、拟眼斑病、黑霉病。目前已成为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北京、天津、辽宁、吉林等玉米产区的重要叶部病害。发病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地块减产可达50%,制种田可酿致绝收。 一、症状 1.玉米灰斑病 Maize gray leaf spot 初期为淡褐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展为浅褐色条纹或不规则的灰色至褐色长条斑,条斑与叶脉平行延伸,有时病斑愈合连片使叶片枯死,叶片两面均可产生灰色霉层。 2.弯孢菌叶斑病 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 初生褪绿小斑点,逐渐扩展为圆形至椭圆形褪绿透明斑,中间枯白色至黄褐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 分为R型、M型、S型三种类型。 玉米弯孢叶斑病 二、病原 1.灰斑病 无性态为Cercospora ze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