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1、生理完整性 2、双向传导 3、绝缘性 4、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纤维分类 按直径和传导速度,分A、B、C三大类。 神经胶质细胞 数量多,突起无树突和轴突之分。 中枢:星形、少突、小胶质细胞 外周:施万和卫星细胞 功能: 结构支持 维持胞外合适的钾浓度 清除细胞碎片和微生物 分泌活性物质 与内皮细胞构成血脑屏障 突触结构: ①突触前膜 ②突触间隙 ③突触后膜 电-化学-电的传递过程 神经递质的消除方式 酶促降解 末梢或胶质细胞重摄取 间隙扩散 突触后神经元电活动 1、兴奋性 (去极化) 2、抑制性 (超极化) 中枢神经元的兴奋性 高低取决于突触后神经元电活动的总和。 非定向突触传递 (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概念:不通过经典突触 进行的化学传递。 1 曲张体 递质 3 效应细胞发生反应 不存在特化的突触前、后膜结构 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 曲张体(varicosity)可支配多个 效应细胞; 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离一般大 于20nm,远者可达十几μm;递 质扩散距离远,耗时长, 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 器细胞有无相应受体 (三) 电突触—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结构基础:是缝隙连接。缝隙连接是二个N元紧密接触的部位上有沟通两细胞浆的水通道蛋白,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且电阻低。 传递过程:电-电(AP以局部电流方式)。 传递特征:双向性,速度快,几乎无潜伏期,有利于神经元同步化活动。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 。 神经调质:由神经元合成,作用于受体后,在神经元之间不起传递信息的作用,而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增强或减弱递质的作用。 神经递质的标准 ⑴ 突触前神经元内具有合成神经递质的前体物质及酶系统,能够合成该递质。 ⑵ 递质贮存于突触小泡,冲动到达时能释放入突触间隙。 ⑶ 能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发挥特定的生理作用。 ⑷ 存在能使该递质失活的酶或其它环节。 ⑸ 用递质拟似剂或受体阻断剂能加强或阻断递质的作用。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性 ⑴ 相对特异性; ⑵ 饱和性; ⑶ 可逆性;⑷ 竞争性; 乙酰胆碱及其受体 乙酰辅酶A和胆碱在乙酰转移酶催化成 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为胆碱和乙酸 分为M、N受体。 中枢作用包括学习记忆、觉醒睡眠、感觉运动、情绪、内脏活动 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及其受体 合成:酪氨酸→多巴→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失活:重摄取、单胺氧化酶代谢、儿茶酚氧位甲基转位酶代谢 中枢作用包括心血管活动、情绪、体温、觉醒等 多巴胺及其受体 合成:酪氨酸→多巴→多巴胺 主要存在于黑质- 纹状体、中脑边缘、结节-漏斗部 中枢作用;调节躯体运动、情绪活动、垂体内分泌、心血管活动等 5-羟色胺及其受体 色氨酸为原料,首先在色氨酸羟化酶作用下合成5-羟色氨酸,再在5-羟色胺酸脱竣酶(氨基酸脱竣酶)作用下将5-羟色氨酸合成5-羟色胺 调节情绪、情感、和睡眠活动等 氨基酸类递质和受体 谷氨酸:兴奋性, 离子型: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海人藻酸受体(KAR)和α-氨基-3 羟基-5 甲基-4 异恶唑受体(AMPAR) 代谢型受体(mGluRs) 甘氨酸:受体介导cl跨膜流动,抑制作用 γ-氨基丁酸:促离子型受体;Cl-通道 促代谢型:增加K+内流 神经肽及其受体 G蛋白耦联受体 兴奋在中枢中传播的特征 单向传递 中枢延搁 总和 (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 兴奋节律的改变 (放电频率不同) 后发放 对内环境的敏感 (三) 中枢兴奋 (四) 中枢抑制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后膜的膜电位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改变,使该突触后神经元对其它刺激的兴奋性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丘脑:是各种感觉(除嗅觉外)的总转换站。 ●内侧丘系:传导精细触觉、本体感觉。 ●脊髓丘脑侧束:传导痛觉、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传导触觉、压觉。 3.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 第一类细胞群=感觉接替核:腹后核的内侧部与外侧部,内、外膝状体。功能特点:接受第二级感觉投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 功能上具有点对点空间定位关系,引起特定感觉。 第二类细胞群=联络核:丘脑枕、丘脑前核、外侧腹核。功能特点:接受感觉接替核和其他皮层下中枢的纤维,换元后投射到皮层特定感觉代表区,功能上与各种感觉在丘脑和皮层水平的联系协调有关。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第三类细胞群=髓板内核群:束旁核、中央中核、中央外侧核。 功能特点:接受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纤维,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吊篮日常检查记录.doc VIP
- 16S401 管道和设备保温、防结露及电伴热.docx VIP
- 2025年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与教学反思理试题评价分析与教学反思.docx
- 2019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 必修第2册《第九章 统计》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pdf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英语Unit 1 Happy Holiday教案.docx
- 建筑装饰设计基础第1章电子课件 .pptx VIP
- 心理健康教学课件:七年级上第1课走进心理健康课.pptx
- 天然气调压器切断阀介绍.ppt VIP
- 对外汉语时间教学.ppt VIP
- 《人造板工艺学》课件 第十三单元 生产工艺设计.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