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高考专题辅导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语言 高考专题辅导 鉴赏语言 推敲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一 晴景 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纷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尽人皆知。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蓬勃的春意写出来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写出来了。 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 (《郊兴》王勃) “湿”言“光”,“疏”言“影”。雨后日出,花上已没有雨水,日光照耀下更见滋润,所以说“花光湿” 。这个“光”字显得花有精神,所以说“光”字有情。风停了,在日光照耀下,夜影清疏,一个“疏”字,显得日光从叶影透出。 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孤”,写尽环境之孤苦。 潜、细,脉脉绵绵,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少妇梳妆打扮后,兴冲冲登翠楼赏春景。一“忽”字,突闯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将这种情绪变化写得淋漓尽致。 在诗词鉴赏中,三要关注特殊词 (叠词、拟声词、颜色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还原语序 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2.宾语前置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再如《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黄花报霜信”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4.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是 “在春风中笑”的意思。 5.定语位置。 A、定语挪前 例1、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2、刘叉《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例3、陆游《昼卧》: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B、定语挪后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 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6、其他: 例1、苏轼《念奴娇》:“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应笑我多情。 例2、毛泽东《沁园春》: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寒秋,(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湘江北去”。 例3、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目穷千里”。 语序颠倒的原因 1、是声律的要求 例 晁无咎《临江仙》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2、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例 王维《山居秋暝》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3、兼而有之 例1、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例2、杜甫“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