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汇报完整版3.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源 生态城内规划新建度假村、青坨子两个220千伏变电站,电源分别引自茶淀、北塘220千伏变电站,双电源供电。 110千伏变电站 规划新建110千伏变电站5座。 电压等级 生态城内电压等级分为四级:220千伏、110千伏、10千伏、380伏/220伏。 线路 生态城内电力线路均埋地敷设。 目标 规划固定电话普及率为70部/百人; 移动电话普及率位90部/百人; 有线电视网用户普及率为100%; 宽带接入网覆盖率位100%; 无线网络覆盖整个生态城 。 设施 电信局:1个总局、3个支局 邮政总局:1个 管线 规划弱电线路在同一路由入地敷设。 ● 规划目标 (1)水体:水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中Ⅳ类的水质要求; (2)大气: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执行,规划区内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 (3)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相关规定; (4)固体废物:按“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实现城市垃圾的分类收集、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 ● 环保策略 (1)实行产业准入制度: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文关怀型产业。 (2)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流动,提高资源、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的产生。 (3)提倡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 (4)硬件设施建设与环保教育并重:生态城市的建设,不能光靠有形的硬件去支撑,必需注重市民的环保意识的宣传和教育。 原则 “三化”原则,即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 目标 实现垃圾源头分类收集,可回收垃圾全部回收利用,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设施 规划设置小型压缩转运站14座,每座占地不小于100平方米; 规划有机垃圾资源化处理中心的处理规模为200吨/日,占地面积为2.0公顷。 目标: 协调整合单一灾害防救系统,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水平、减轻灾害损失。 生态城潜在的“十大”主要灾害源: 地震、气象灾害(极端天气事件)、水安全(水多、水少、水污染)、火灾与爆炸、地质灾害、生物疫病灾害、交通事故灾害、生命线系统事故(断水、断电、断气等)、建设项目及公共场所事故、恐怖袭击(包括高技术犯罪及信息安全隐患) 。 原则: 平灾结合、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 措施: 源头控制、完善设施、准确预报、统一协调、强化管理。 建设用地避开灾害易发地带; 重要机构、主要供应设施分散布局,供应系统尽量环网连通; 落实安全防护要求; 加强对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的管理。 加强公共安全、灾害自救互助教育。 建立公共突发事件、持续性自然灾害等应急处置体系。 消防站 规划消防站4座,每座责任区面积4-7平方公里。 消防站的布局,按接警后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边缘的原则确定。 消防水源 市政给水管网、天然水源,共同构成可靠的消防水源。 消防通道 保证消防通道的最小间距、宽度; 高层民用建筑周围设环形消防车道。 消防通讯 构建包括影像即时传输在内的综合消防通信系统; 消防通信系统逐步与道路监控、医疗救援系统联网,提高灾害扑救效率; 推进区域消防信息即时共享,提高重大火灾扑救能力。 防洪标准 生态城设防等级为三等,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防风暴潮标准为100年一遇。 防洪(潮)堤 西侧沿河岸进行微地形处理,结合景观设计,构筑符合标准的生态型防洪堤。 海滨大道建成后可满足生态城防风暴潮要求。 与海面相通的河道均设置防潮闸,营城水库与蓟运河相接处均设置防洪闸。 超标洪水 加强区域协调,预警、蓄滞、调峰、抗洪相结合,减轻超标洪水引起的损失; 规划设置外排泵站1处,提高超标洪(潮)水顶托、又遭暴雨时的安全保障能力。 地面沉降及海平面上升 禁采地下水、合理利用地热、统筹建设减少沉降、建立监测系统预警评估等。 抗震设防 严格执行国家抗震设防标准; 市政供应、医疗及灾害救援设施等生命线工程提高一度设防。 地质灾害防治 生态城主要地质灾害包括砂土液化、地裂缝、地下水(土)对建筑物的腐蚀等。 防灾避难疏散场地 人均不小于1.5平方米、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米; 固定防灾避难场地,应配建救助设施、储备灾时急需物资。 人防预警 生态城防空报警覆盖率为100

文档评论(0)

wxc66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