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在细微处.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爱在细微处 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你爱你的孩子吗?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觉得这 是一个很“雷人”的问题,觉得太“小儿科”,母鸡都会,何况人呢!如果我 再问:你会爱孩子吗?也许你更会不屑地说:那当然!可现实中许多家长给孩 子的爱却是扭曲的、变味的、毫无原则的、过犹不及的,与其说是爱,不如说 是一种伤害。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时常存在着这样几种错误的爱的模式,它们对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往往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怕孩子吃亏,给孩子灌输一些错误的与人相处的方法 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 呵护有加、关爱备至,简直可谓“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处处 小心,时时在意。孩子上学走出家门后,总怕受到别人家的孩子欺负而吃亏, 因此,一些家长也就有了一些偏激的教育方式:“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不少孩子这类非常强的攻击性大都来自家庭中的偏激教育,稍有不顺 就大打出手,而且手段非常残忍。生活中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件,屡屡为我们敲 响了教育的警钟,留给我们的负面效应和反思也是极其深刻的,时时昭示着我 们——健全的教育是孩子的幸福之源。 二、父母的溺爱缩小了孩子的成长空间,造就了温室里的花朵 我所教的班中有一位小女孩,一次,我让她帮同学擦窗,她竟说她的 母亲从不让她参加班级的这些活动,生怕她受到一丁点儿伤害!这位女孩的短 跑成绩很好,体育老师想让她参加校队训练。她母亲知道后,先向我打电话要 求退出,后向体育老师撒了个谎,说她女儿的心脏不好,医生说不能参加剧烈 的运动而拒绝参加训练。她这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家离校也很近,可她母亲每 天都不顾学校三令五申的接送纪律,一直把她送到教室门口,且屡劝不止,以 致家校关系一度紧张。 正是由于家长的这种过度关心与呵护,让孩子失去了尝试做一个有独 立学习和生活能力的人的机会,剥夺了孩子在锻炼中成长的环境和权力,孩子 变成了温室中的花朵,经不起任何的风吹雨打。大学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退学 或不敢报离家远的学校,原因不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吗?往家邮寄脏衣服的或 家长陪读的那更是屡见不鲜。难怪专家呼吁:只有解放孩子的手脚,孩子才会 独立行走;只有解放孩子的心灵,孩子才能创造奇迹。现在第一要招是如何解 放孩子的手脚。 三、过分关注分数,忽略了爱心、人格与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们都看到了这一点,深怕自己的 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竞争中被淘汰,在学业上痛下功夫。这本无可厚非,可有些 父母培养孩子的意识却是只有分数:只要分数高、成绩好,就会被看作是好孩 子;只要考出好成绩,什么要求都可以答应,什么愿望都满足,什么承诺都兑 现。至于思想品德高下,根本不被关注,对于孩子的说谎、自私、自我、冷漠、 孤独、缺乏爱心与同情心,这一切被熟视无睹、听之任之。分数只能说明孩子 一方面的能力——在纸上还原知识的能力,根本不能反映孩子适应社会生活的 综合能力,它只是孩子生命之树上冒出的一个枝杈,并不是孩子成长大树的全 部枝叶。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比较注重以下几点: 第一,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 自小就要给孩子灌输爱的意识,培养他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保护 环境。一次,我女儿在花坛里与小伙伴嬉戏,我曾这样教育她:“孩子,你踩 踏了小草,小草也会痛的,就好比你的手被刀割破了,你痛不痛?”她似懂非 懂地点了点头,从此孩子不仅自己爱护花草,还义务“教导他人”。一次,我 们一起在公园散步。一位老者随手把随身听上更换下来的电池仍在小溪边,只 见女儿立刻跑了过去,捡了起来,仰起小脸,认真地对老者说:“爷爷,老师 说,这一节电池能污染六万吨水,够一千人用一年的。”说完郑重其事地把它 放入垃圾回收箱。试问: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能没有爱心和责任感吗?收获 的季节,又怎能不硕果累累呢? 第二,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孩子的事情就应让孩子自己来做,切勿越俎代庖,还孩子机会与权利, 做好我们的导航职责就足够了。我女儿自呀呀学语时就得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 做的意识引导,上幼儿园后,便开始教她怎样洗袜子、小衣服。在我们的引导 和鼓励下,孩子竟乐此不疲,“剥夺”了我们代劳的权力。学会自立的她,有 时我们偶尔代劳,她都会以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羞涩之意、感激之情,从小 就让她学着做、试

文档评论(0)

1030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