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纯洁语言”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纯洁语言”思考

关于“纯洁语言”思考   【摘要】关于是不是要“纯洁语言”已经争论了半个世纪,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这个问题又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尝试梳理了“纯洁语言”的缘起和发展脉络,对于是不是要“纯洁语言”、怎样“纯洁语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纯洁语言 语言主体化多样性      没有绝对纯的语言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首次提出了“纯洁语言”的口号。   50年后,也就是200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再次刊登评论员文章:《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继续奋斗》再次提出了“纯洁语言”的口号。   笔者认为这个口号值得商榷。   首先从哲学层面分析一下世界上有没有所谓绝对纯洁的事物。纯就是不含杂质,世界上有不含杂质的东西吗?物理学告诉我们――没有。黄金很纯了吧,但也只有24k,也就是99,99%,并没有100%的黄金。世界上只有相对的纯,没有绝对的纯。、   再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分析“纯洁语言”。   中国传媒大学于根元教授认为,“创新”是语言的生命力所在。世界上曾经有很多种语言,但每年都有一些语言消逝。消逝的原因多种多样,有时候是一个民族被另一个民族消灭,如蒙古人吞并了党项人,党项入的语言文字也就随之消亡。同时,如果某种语言自己本身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和外界缺少信息交换,就会逐渐失去生存活力而消亡。   比如东汉时期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新疆,与佛教有关的吐火罗语也随之进入中国。吐火罗语有两种变体,线性文字A和线性文字B,都主要用于佛教经典的记录。由于它的使用范围很小,基本不和其他语言文字交流,因此随着13世纪新疆逐渐伊斯兰化,吐火罗语消亡了。类似的还有梵文的一种变体――怯卢文。它也是这样消失的。   但一个封闭的语言系统相对来说是比较“纯洁”的。   笔者曾经多次去西藏采访,在采访中我发现,在拉萨、日喀则等西藏较发达、和内地交流较频繁的地区,当地藏民在藏语中经常赢接夹杂汉语,如“电脑、电视、飞机、火车、铁路”等等。   这些词汇过去在藏语里是没有的,但现??又必须要用,所以西藏群众就直接把汉语里的词汇借用了。   而在西藏的偏远地区如阿里,基本是无人区。方圆上百公里只有几户人家,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因为他们的帐篷里没有电。有些人一辈子甚至连县城都没去过,他们使用的藏语中就没有汉语词汇。   同行的藏族同志告诉我,这些藏民说的藏语他们都听不太懂,因为里面有很多古藏语成分。但同时他们也承认阿里地区的藏语远不如拉萨、日喀则地区的藏语表现力强。   因此笔者认为,一种语言包容力强、善于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换是生命力旺盛的标志。      语言的包容性      笔者觉得英语的包容性很强,很多外来词汇直接拿来就用。比如“基地组织AL QAIDA”来自阿拉伯语,“狗仔队PAPARAZI”来自意大利语。“long timeno see好久不见!”来自中文,它本来就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中国式英语。但英语盒去就用了!因为他们觉得这样交际起来很方便。   其实从历史上看,汉语天生就不是保守的。它的交融能力很强,包容性也很强,不亚于英文。   说到汉语我们先看看汉族。从考古人类学的角度看,汉族属于蒙古人种,是古羌人的一支。羌人是游牧民族。比如秦人就是给周天子放马的游牧人,后来强大了统一了中国。中国历史上汉族不断和匈奴、鲜卑、羯、狄、满、女真等少数民族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人。   人种都没有绝对的纯,又哪来的语言的绝对的纯洁呢?也正因为不纯,汉语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历史证明,早期对汉语影响最大的是佛教。   东汉佛教传人中国后,佛教语言随之传人,逐渐成为汉语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的“涅磐、劫、色、空、恐怖、挂碍”包括“无间道”等等,我们今天用起来很自如,并不觉得它们是外来语。   笔者认为重要的一点是,佛教用语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汉语而且影响到国人的思维,因为它带来的一些哲学概念是当时中国传统文化中欠缺的。   李泽厚先生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有一段话:“傅斯年为了说明文言文的僵化没落,说了一句外行话,他认为中国人思考用的是白话,表达时才翻译成文言,因而遭到吴宓的嘲笑。”   文言文不但是表达工具而且可以是思维工具,那更说明文言文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巨大障碍。   鲁迅强调文言文语法不精密,说明中国人思维不严密;周作人指出古汉语晦涩,养成国民笼统的心理;胡适提出研究中国文学套语体现出来的民族心理……   这一系列见解不见得都十分准确,但体现出一种总的倾向:“五四”时期作家学者是把语言跟思维联系在一起考虑的,这使得他们有可能超越一般的语言文字改革专家而直接影响整个民族精神的发展。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另一个高峰是唐代,这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