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讨.docVIP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繁荣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障碍 ,我们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转移。   关键字:剩余劳动力转移 县域经济小城镇建设   作者简介:王军,男,四川自贡人,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宏微观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编号:020099号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就业不充分、劳动力过剩的现象,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日渐突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大中城市转移,是目前县域经济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和基本趋势。它贯穿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明显而重要。本文力图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及实践入手,对此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概述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界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前提是由于隐蔽失业而导致的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根据经济学家拉格纳?纳克斯的解释,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那部分可以从农业部门抽走,而又不影响农业总产量的农业劳动人口。也就是说,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超过农村产业需求的那部分劳动力,将他们从农村中转移出去,并不会减少现有的产量,而且很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分离出来,向非农业劳动力转化的劳动力资源再配置过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边际生产率等于零的显性剩余劳动力和边际生产率大于零而小于其消费额的隐性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两方面。转移形式一种是无序转移,另一种是有序转移。前者指农民在毫无职业能力准备、对城市劳动力市场需求缺乏了解的情况下,盲目流入城市。这种转移往往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不彻底性等特征。后者主要指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与培训,积极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提高农村转移人口的技术技能水平,提高其适应城市需要的就业能力和自我谋职能力从而稳定有序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的转移形式,有序转移减少了无序转移的盲目流动和由此造成的社会问题。   就我国操作而言,农村转移劳动力具体是指:到乡外就业6个月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或者虽然未发生地域性转移,但在本乡内到非农产业就业6个月以上的劳动力。就是说,只要地域或产业发生变化,即便是到外乡仍从事农业劳动,都视为转移。而由于婚姻关系引起的地域的变化,以及由于升学、参军等原因离开农村的,并不当作是劳动力转移。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大中城市转移,是目前县域经济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和基本趋势,它贯穿于县域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这是因为,作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会提高要素生产率,带动经济的发展,从而拓宽了就业空间,扩大了经济活动总量。人力资源产业间流动的根本动因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总是从比较低级的经济部门流向比较高级的部门,而正是这种流动,使较多的人集中于劳动生产率较高、经济产出量较大的较高级产业部门,其结果是县域经济增长加速,同时县域经济的发展拉动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二、 困境:我国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在改革前后的发展情况是不一样的。改革前由于受城乡户籍制度的影响,在1949年-1979年的长达30年的时间里,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从89.4%降到81%,中国劳动力转移发展缓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户籍制度逐渐松动,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才从单纯的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   我国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1、二元户籍制度与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滞后   由于我国长期实施城乡分治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使得农村居民在社会地位,物质待遇上都不能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权利,加上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呈现出阶段性、结构性和区域性的供过于求情况,使得农产品价格连年下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拉大,收入差距直接影响人们的职业流向。   而与此同时所产生的一个困境就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滞后。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小城镇发展滞后;二是城镇化进程慢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而城镇人口比重只上升了20个百分点。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造成农村第三产业不能随着农村工业化的推进而发展,使农村非农产业结构升级缓慢,延缓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2、县域经济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能力减弱   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