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岛语言和闽方言中禹神话考释
南岛语言和闽方言中禹神话考释
【摘 要】在20世纪30-40年代,顾颉刚先生开始研究禹神话的时候,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南方民族,后来他改变看法,认为这个神话出自中国古代西方的民族。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南岛语言和闽方言研究禹神话,认为禹神话是远古时代百越民族的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的产物。
【关键词】禹神话;南岛语言;闽方言;鱼类和爬行类动物图腾崇拜
【作 者】刘付靖,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广州,510665
【中图分类号】B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7)04-0121-006
The basis Austronesian and the dialect of Fujian provinces study the Yu myth
Liu Fujing
Abstract:This article Make use of the dialect of Fujian province and Austronesian research and concludes that Myths about Yu originate from fish and reptiles totems in Chinese southern and ancient race.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at conducted by Professor Gu Jiegang,who initiated his study in the 1930s and 1940s.His viewpoint about the origin of such myth was changed from the ancient Chinese southern ethnic groups to western ethnic groups later.
Key Words:Myths about Yu,Austronesian,Dialect of Fujian province,Fish and Reptiles Totems
早在20世纪30年代,顾颉刚先生就认为禹神话是较早出现的神话,但是却无法确定禹神话是出自南方的百越民族或者是北方的西戎民族。①
一、南岛语言与百越民族
1922年,顾颉刚先生在起草《最早的上古传说》一文时,发现西周时就有了在史传上排序较后的禹神话,而在史传上排序较前的尧、舜神话却是在春秋末年才出现的,因此他认为禹神话可能是在事实上较早出现的神话,因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发生的次序和排列的系统恰是一个反背”。②1923年,顾颉刚先生根据《左传》上王孙满对楚子说的话“昔夏之方有德也,……铸鼎象物,……魑魅罔两莫能逢之”,以及彝器上有“螭”,正作蜥蜴之形,又根据《说文》训“禹”为虫,训“内”为兽足蹂地等资料,认为禹可能就是九鼎上的蜥蜴。③他说:“商周间,南方的新民族有平水土的需要,酝酿为禹的神话。这个神话的中心点在越(会稽),越人奉禹为祖先。”④
百越民族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土著民族,其活动范围达到东北亚的沿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大汶口文化分布在今天的山东省和江苏省淮北地区,存在时间大约是公元前4300~前2500年,农业生产以种植粟为主,兼营渔猎和采集。当地居民盛行枕骨人工变形和青春期拔除一对侧上门齿。这种凿齿习俗,在世界上流行于东亚、东南亚等地区,在中国流行于东南地区、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及珠江流域,在越、僚、乌浒等少数民族中长期流行,直至20世纪30~40年代,仍然存在于与古越人有渊源关系的仡佬族、高山族之中。
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证明了古越人的后裔就是今天我国南方的壮侗语民族。古越人与南太平洋地区的南岛语系民族(马来人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有渊源关系。我国东南地区的人类化石遗存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与华北同期人类不同的地理区域特征,而这些区域特征也表现在东南亚群岛和大洋洲的人类化石上。旧石器时代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分布着砾石石器工业,在新石器时代发展为印纹陶文化,而华北地区则分布着石片石器工业,说明南岛语族的东南亚、大洋洲史前文化与百越民族的华南史前、上古文化同属于一个系统。⑤
南岛语言与我国和中南半岛的百越民族后裔所操的侗台语言同出一源。⑥百越民族分布在福建、台湾、广东、海南、浙江等省区,以及江西、广西、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通行闽方言。闽方言有一批特有词汇,这些词汇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古代的语词较多,二是单音节词较多,此外,有些闽南方言借自印尼―马来语。因此利用汉语的上古音和闽方言,可以分辨一些汉语词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七次南方谈话(下).doc
- 区念中 阅读盛典是电视自我救赎.doc
- 十七大精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理论与实践思考.doc
- 区域创新网络理论基石及其逻辑演进.doc
- 十七届四中全会传递党建设十大亮点.doc
- 十七届四中全会灵魂党建设科学化.doc
- 十万农民“新农保”.doc
- 十个后妈家春秋.doc
- 十个最快乐古人.doc
- 十个必须运用理财招数.doc
- 集排式大豆精量排种器:创新设计与性能验证的深度探索.docx
- 大型离心压缩机组风险评估与安全运行管理:方法、实践与创新.docx
- 云南大学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docx
- 国家开发银行宁夏分行银行承兑汇票风险剖析与防控策略研究.docx
- MMP-2、MMP-14及VEGF-C:结肠癌诊疗新视角下的分子密码.docx
- 参考大四下复习.pdf
- 基于LabVIEW的包装试验虚拟仪器:设计、实现与应用探究.docx
- 基于弹性设计理念的钢结构住宅设计:理论、实践与创新.docx
- 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中国P2P借款人信用风险评估:理论、实践与优化.docx
-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多维剖析与实践策略.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