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争夺人才较量.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共争夺人才较量

国共争夺人才较量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人帮忙。夺取政权依靠将军浴血奋斗,巩固政权依靠文臣出谋划策。毛泽东、蒋介石都深知这个道理。   1948年11月,平津形势趋紧,蒋家王朝大势已去,但蒋介石不甘心失败。为了将中国有才能的人尽数揽入怀中,使共产党掌管国家政权后出现文化断层、谋士缺乏、贤人荒芜的尴尬局面,蒋介石一方面授意蒋经国、朱家骅、傅斯年等,磋商谋划“抢救”平津学术、教育界知名人士的办法。另一方面密令毛人凤布置军统特务拉拢,监视各民主党派首脑及其他著名人物,动员他们去台湾,不愿者给予制裁。不能为我所用,亦不能为他人所用。   共产党方面早已洞悉其奸,未雨绸缪。辽沈战役结束后,周恩来就布置李克农、华克之、潘汉年等特工人员,通过地下党做好知名人士的动员争取工作。   于是,国共两党之间一场斗智、斗法、斗策略的争夺人才大战展开了。      一      北平的北大、清华两所大学的校长及其教授是蒋介石拟定的“抢救”名单中的第一批人。1948年11月13日,蒋介石专门派大员飞抵北平,劝说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南下,但胡适以正忙着筹备北大50周年校庆为由,不肯南下。翌日,蒋介石闻讯后两次亲自打电报催促胡适飞往南京,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同时,再次派出专机飞抵北平,“抢救”北大、清华教授。事已至此,胡适这才下了走的决心。   这段时间,共产党方面也在极力争取胡适,至少希望他不要离开北平,不要离开北大。   就在胡适还在犹豫不决时,中国共产党的广播电台明确宣布:只要胡适不离开北平,不跟蒋介石走,中共保证北平解放后仍让胡适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毛泽东主席也通过胡适的朋友传达口信:“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做北京的图书馆馆长。”但胡适听后,将信将疑。   12月15日,胡适和著名教授陈寅恪、毛子水、钱思亮、英千里等人分乘两架飞机抵达南京明故宫机场。国民党要员蒋经国、王世杰、朱家骅、傅斯年、杭立武等在机场迎接。第二天中午,蒋介石在官邸设午宴为胡适一行接风。   1948年12月17日,???大50周年校庆,正值胡适57岁生日,蒋介石夫妇在黄埔路官邸再设寿筵,宴请胡适夫妇。蒋介石平日请客从不备酒,那天特地破例为胡适备酒贺寿,可谓破格示敬。   就在胡适与陈寅恪等人飞离北平后的第6天,即12月21日,第二批被国民党“抢救”出来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以及李书华、袁同礼、杨武之、江文锦等人飞离北平,抵达南京。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人并不愿意搭乘国民党的飞机去南京,他们借故留在北平。      梅贻琦到达南京后,国民党政府立即授予他教育部长之职,上任不到10天,梅贻琦便递交了“辞职书”,自称是未能将大部分的北平教授接运出来,感到十分惭愧。   如果说,在争取胡适这一回合中蒋介石占了上风的话,那么还有几个著名人士都是老蒋难啃的硬骨头,让老蒋赔尽了老脸。   南开大学的创办者、教育家张伯苓是蒋介石重点“抢救”对象之一。张伯苓为人忠厚谦虚,一心教育救国,却不懂政治,在蒋介石山穷水尽之际,他曾天真地表示愿意助蒋一臂之力,于1948年7月出任国民党考试院院长。   张伯苓到南京履任后,耳闻目睹国民党政府违反历史潮流的倒行逆施,大小官员贪污腐败。他看不顺眼,上任不到一个月,便以“体弱需静养”为借口,离开了南京考试院,避居重庆,终日深居简出。   这段时日,张伯苓从报纸上得知天津、北平相继解放,解放军横渡长江,迅速攻克南京,并向大西南进军,深悔一时糊涂,上了蒋介石的贼船。正当张伯苓苦闷彷徨之际,他收到南开校友来信,信上有一句令他感动的话:“老同学飞飞不让老校长动。”张伯苓喜形于色,如释重负。“飞飞”是周恩来在南开中学学习时的笔名。张伯苓认为“恩来为人正直忠厚,办事周到”,终于听从了自己学生的劝告,决心不离开大陆。   蒋介石也极力拉拢他,三番两次到张伯苓住地,催促他回任考试院院长,要求他尽快离开重庆,去台湾和美国均可,乘飞机如有顾虑,可在机舱设卧铺,夫人和儿媳都可以随行。张伯苓没表态,后来老蒋又派张群和蒋经国来劝行,他都婉言拒绝了。   最后,蒋介石亲自出马,二上张伯苓家,态度十分急切,只要张伯苓肯走,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张伯苓低头不语,主宾对坐无言,一时出现僵局。还是张夫人打破沉默,对蒋介石说:“蒋先生,他老了,又有病,做不了什么事啦。也该退休了,你让他辞职吧!”   蒋介石说:“老先生要退休,到美国去休养,夫人、儿子和孙子,全家都去,不更好吗?去台湾也可以,无论去哪儿,生活上的一切都由我给想办法。”张夫人答道:“我们的3个儿子都在北方,我们哪儿也不去,他舍不得儿孙!”   蒋介石见事已至此,多说也恐难奏效,便起身告辞,无可奈何离开张家,因心烦意乱,上汽车时,一头撞在车门框上。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