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得主闵恩泽“催化”人生.docVIP

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得主闵恩泽“催化”人生.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得主闵恩泽“催化”人生

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得主闵恩泽“催化”人生   2008年1月8日,作为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大奖得主,84岁的闵恩泽院士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殷红的奖励证书。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我国炼油催化剂从无到有,如今早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其中所有举世瞩目的成就几乎都无法绕过闵恩泽的名字。      激情岁月,“催化”人生      1924年2月,闵恩泽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书香门第,“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熏陶着闵恩泽的幼年和少年。18岁那年,他考取中央大学土木建筑系,大二时,转到化学系学习。   1948年春,闵恩泽远渡重洋,来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闵恩泽第一次看到催化裂化装置,只见那黑色原油,神奇地变成清亮透明的汽油,当时他除了惊奇羡慕,就是感叹:中国何时也能建成这样的装置?他没想到自己一生,还真与祖国炼油催化事业连在一起。   当时在美国,凭他和妻子两位博士的丰厚薪水,完全可以过上优裕的生活,但闵恩泽感到,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急需人才,一腔报国激情使他无法沉湎于异国的安逸生活,他跟妻子商量后决定回国。1955年10月,他们起程取道香港,终于踏上阔别8年的故土。   然而怀揣报国之志的闵恩泽,做梦都没想到,他的一腔奉献激情,却遭到冷遇。“归国后,找了三四个地方,一听说我是从美国回来的,竟没人敢要,后来中央大学同窗武宝琛,见我无事可做,将我引荐给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徐今强,他听说我的情况后,才拍板要了我。”徐今强可谓慧眼识珠,安排他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前身,以下简称石科院),从此,闵恩泽找到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待遇微薄,条件简陋,他不在乎,没有正规实验室,就在工棚里做实验,什么样的苦他都能克服。   1968年,“文革”风暴袭来,闵恩泽留在美国的同学们正处于事业巅峰期,而他却被剥夺科研权利,隔离审查,后来,下放工厂劳动改造,25公斤重的水泥袋,一次次压弯他的脊梁……本来是想回国效力的,可万没想到,自己落得如此悲惨遭遇。往事不堪回首,但他却说:“对我来说,能从美国回来,是我一生正确的选择,我不后悔!”   上个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苏联停止对中国一切援助,炼油工业所需技术和催化剂,都不再向我们出口,新中国面临车船无法行驶,战鹰飞不上蓝天的危急局面。临危受命的闵恩泽,毫无怨言,迎难而上,可是催化剂研究与他10多年所学专业不沾边儿,“国家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为了缩短研制时间,闵恩泽带领科研小组,采取交叉作业方式,选择把握较大的“间断成胶”“先干后洗”的开发流程,并把“喷雾干燥器”这个难题拎出来提前攻关。   那段时间,闵恩泽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冒着危险,反复实验。当实验室里取得初步成果后,他即飞赴兰州,下到实验车间,几十天吃住在现场。为排除故障,他与工人们一起钻进高温炙烤的干燥室查找原因,有时,连续20多个小时不合眼。就在为“小球”鏖战兰州时,由于积劳成疾,他感到肺部疼痛难忍,咳嗽得厉害,但当时正值攻坚阶段,他是核心人物离不开,便一直咬牙坚持到催化剂试产成功才返京就诊,得知癌魔已在体内肆虐已久,不到40岁的他,切除了两片肺叶和一根肋骨。为了研制出中国第一代催化剂,他拼了身家性命。      祖国需要,我就研究      就这样,闵恩泽用心血捧出了质量优于国外产品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解决了新中国在石油炼制方面的燃眉之急。作为中国第一代炼油催化剂,从实验室研制到建成投产仅用5年时间,而在世界上,这个周期通常是8到10年,令国外同行刮目相看。接着,闵恩泽又相继研制出我国炼油工业急需的磷酸迭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和微球硅铝催化剂,一举攻克了困扰石化炼油工业的瓶颈难题。   “文革”结束,迎来科学春天,闵恩泽到国外一看,我们的炼油技术大大落在别人后面,他为此痛心疾首。回国后,闵恩泽快马加鞭,争分夺秒,全身心投入到催化剂研制之中,成功开发出钼镍磷加氢催化剂、一氧化碳助燃剂、半合成沸石裂化催化剂,使我国的炼油催化剂品种更新换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让我国催化剂在世界独占鳌头,闵恩泽敏锐意识到,只有开发新型催化材料,才能研制出新的催化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他选择了非晶态合成金作为新催化材料,并将其与磁稳定床反应器集成研究。当时既没有现成模式,也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但他带领科研团队,连续攻关,终于使非晶态镍合金催化剂与磁稳定床反应器,首次在国际上实现工业化。这项科研成果,被誉为石化领域的“新式武器”,是闵恩泽和他的团队潜心20年,才孕育出来的心血结晶,并荣获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唯一的一等奖。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石化相继耗资60亿元,引进两套乙苯和甲苯为原料的己内酰胺装置。但到2000年时,这两套装置年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