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圣诞节里文化“感染”
圣诞节里文化“感染”
跟西方目前从中国、印度等快速发展的国家寻找明天的经济领导一样,西方也在等待中国在思想和信仰领域产生世界级的人物,由此产生的“软实力”和声望将获得巨大的力量,比所有媒体计划、文化交流等活动加在一起更有影响。
圣诞节前后真是热闹!回想起2003年,那是我第一次在中国过圣诞节。商店和餐厅的窗口喷涂着蓝色的圣诞老人和橙色圣诞树。孩子们举行圣诞聚会,甚至大学生也加入了,他们一起唱歌、交换礼物。
那一天,我的中国朋友请我吃饭、喝酒,我有点犹豫,他们尽量吸引我说:“来吧,我们要吃你们那儿的圣诞蛋糕啊!”我谢绝了,并没给他们解释美国没有圣诞蛋糕的传统,事实上,中国圣诞的一切似乎都和美国不同。
遭遇中国圣诞
在我美国的家,圣诞节从感恩节第二天就开始了,母亲把整个房间装饰为红色和绿色――传统???日的颜色。小时候我的寒假从12月23日起,前一天同学们举行“节日”聚会而非“圣诞”聚会。在我家,最重要的日期是24日圣诞夜,那天晚上我和父母一起吃一大桌特殊的菜,例如熏腿、带佐料的青豆和土豆泥等等,也许还分享一瓶葡萄酒。
之后CD机飘出上世纪40年代音乐传奇弗兰克?西纳特的圣诞歌,在歌声中我们打开圣诞树下的礼物。童年的我喜欢把包装纸扔得到处都是,雀跃的气氛平息后,我和父亲收拾一下乱七八糟的客厅,再和母亲一起去洗碗,然后我们准备出门而不是睡觉。11点多我们一家去教堂参加午夜弥撒,对我们来说这场弥撒既神圣又实际,因为圣诞节早上我们要上路拜访亲戚,没时间去教堂或打开礼物。
我从没觉得在中国过圣诞节会带给我童年那种熟悉的感觉。谢绝朋友邀请的原因是,我感觉圣诞节首要是神圣的事,而不仅是一个出去玩的机会。出去玩没什么不好,但首要的事排在次要的事之后,常常使次要和首要的事都不尽如人意了。
2003年我一个人参加午夜弥撒,到了教堂院子里,首先遇到十几个警察,他们负责保证教堂里人们的安全,因为那里已拥挤着成千上万的参观者,教堂里弥漫着兴奋的味道,参观者指指这儿指指那儿,对着神父、塑像、绘画和装饰等拍照,有的也盯着我这个黄发、蓝眼、高个子的美国人。弥撒已开始,大家却喋喋不休,甚至接电话商量弥撒后的安排。
弥撒快结束时,神父准备分饼,由于天主教徒相信这特别的饼子是神圣的,神父要求所有非教友不要领,尽管如此,几乎所有的非教友却不听他的话。也许因为他们的好奇心和当时类似聚会的气氛,大家都想尝尝那块饼子的味道,看吃了有什么神秘的结果吧。
中国拒绝洋节?
从此,我就避免参加中国的午夜弥撒,我真不喜欢中国的圣诞节。因此,当2006年一群知识分子发布名为《为什么中国人过圣诞?》的一封信,我挺感兴趣。这封公开信呼吁取消主流圣诞庆典,似乎以圣诞节为一种西方文化的“感染”。我跟中国的朋友讨论这事,他们都反对,说圣诞只是一个体会不同文化和出去玩的机会而已。唯一觉得这封信有道理的,是我。
知识分子们具体呼吁“不以任何形式有意无意地过‘圣诞节’”,包括不要发送与圣诞有关的短信、礼物等等,以及别参加圣诞聚会。他们也呼吁传统中国宗教和哲学的推广,“打破中劣外优的文化偏见”、“改变崇洋媚外的心态”。他们争鸣中国苦于“文化集体无意识”,因此那些缺乏信仰而过基督教节日的人,使中国的文化受害。对我来说,这些建议和辩论有道理,挺容易接受。
不过,难以接受的是辩论的基础。对我来说,圣诞的文化“感染”不是一件伤害中国文化的事,反而伤害的是基督教文化和跨文化的交流。我在中国人过圣诞的方式中看不见关于跨文化理解的努力,看见的甚至是误解。
譬如知识分子信里的一些概念。他们所担心的中国被圣诞节“耶教化”,反而正是信徒们忧虑的全球化的危险:圣诞树、装饰、礼物、聚会等风俗使人们从宗教节日里的首要事物上转移,这些吸引人的东西绝对是非宗教的。全世界的基督教会都无力防止现代商业征用圣诞节。如果中国的主流圣诞聚会内容包括祈祷和赞美诗,商场里挂的是耶稣画像而不是圣诞老人,那才谈得上节日被宗教化了。
“交叉感染”
知识分子的信发出3年后,圣诞节在主流文化的角色并没有引起太多公共关注。也许跟经济危机有关,无论对这个节日感觉如何,大家都认可圣诞对消费的拉动作用。
不过,因为这个节日属于我所在的文化的一部分,我舍不得让它受到不良影响;我个人最期望的是参观者不再无礼地打扰弥撒,我也认为利用我的家庭节日找借口喝醉不太合适,这相当于美国青年去餐厅和酒吧热热闹闹庆祝春节,对饺子和农历一无所知的他们会一面分享一个“春节蛋糕”,一面大谈中国文化是否“感染”美国文化。
其实中国目前文化“感染”的问题,也是西方2000年来一直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如何过节。基督教的历史中并没有初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现状与对策.doc
- 国有企业人才开发现状及对策.doc
- 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中产品选择.doc
- 国有企业如何实现人全面发展.doc
- 国有企业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oc
- 国有企业改制后党建工作探讨.doc
- 国有企业改革三十年回顾与思考.doc
- 国有企业改革中成本控制探讨.doc
- 国有企业经济危难时可靠依托.doc
- 国有传媒正走出自己资本之路.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