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科学.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人科学

大人科学      对科学又一次证明了万有引力。一个“大人的科学”系列在一年间风靡全日本,拥有超过300万的“粉丝”,并迅速在台湾、香港及中国内地的“科学迷”中扎根发芽,每每有新一期产品上市,皆引发抢购风潮。有人为求得到一件心头好,不惜高价从网上邮购;有人为购买最新一期“杂志”,不惜专程赴日本。潮流的力量是可怕的,只是未曾见识,“科学”也可以让人如此痴迷。      19世纪的声音在回荡      “大人的科学”源自日本一家有着60年历史的学研发行科学杂志社,号称“科普读物元祖”的《大人的科学》杂志结合每期的文章介绍,以赠品的形式把人类历史上的一些重要发明通过“实验成套组件系列”体现出来后,却成为―了一种大受社会各界追捧的时尚。   想象过自己亲手制作一个爱迪生式杯子留声机,并真正可以录音播放吗于“大人的科学”用塑料杯代替蜡罐,用缝衣针代替机针,并用DIY的方式设计好了精密的支架、电源、螺丝等共66个零件,制作者只要懂得说明书的“5tep by Step”(一步接一步教程),就可以边组装留声机边感受一下爱迪生的感慨。   “这不是中学生的手工模型课吗?”这是许多人第一次见到“大人的科学”模型后的反应,可是经历“发明”过程后,他们都会有意外的发现。“从亲自组合到操作使用,可以真实了解科学应用到生活的原理。”李先生是广州一家数码生活杂志的编辑,自从购买了第3期的相机、第5期的显微镜和第9期的针孔式星象仪后,他已经是网络社区里鼎鼎有名的“大人的科学家”,“都是组装好就可以使用的东西,寓教于娱乐十分有趣。”他说不少网友看了他的介绍后,都纷纷加入“大人的科学”阵营,除了交流在国内哪些地方可以购买最新的产品、香港哪家书店受理海外邮购这样的信息,还交流如何把“发明”的效果做到最好。   “‘大人的科学’不仅仅是玩具,因为许多买家都是成年人,而且它所能带来的,也超过一般的玩具。”一位在上海淮海路发现“大人的科学”销售点的朋友说,“我最看重的还是千奇百怪的模型,真是有型。比方说蒸汽机,它就给你真的搭一个蒸汽机出来,而且是要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自己装配起来的。最新推出的电子电路设计,则是把让人看了头痛的电路板,标上各种功用,并且搭配说明书可以组成几十种的实例,真的佩服厂商的用心。”   “大人的科学”在上海…―家日资卖场上市时,发明者汤本博文现场为消费者演示了这些产品,将日本江户时代的活动人偶还原,可以自己端茶或射箭的童子;只靠一个马达提供动力,就能遥控行走的机器蜈蚣、蜘蛛和尺蠖……看得现场不少顾客目瞪口呆。“这些玩具都可以自己动手组装完成,在组装的过程中,可以对一些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有切身的体验和了解。”汤本博文说,他希望这套“玩具”能成为父子、情侣和朋友间的有趣礼物。   香港写手王贻兴在介绍“大人的科学”文章中说:“每个曾经对科学原理有所好奇却又被现实埋葬的成年人,往往会对这本杂志爱不释手,它不仅圆了少年时候的发明家梦,更让自己对身边电器重新产生拆解研究的兴趣。”   “我只能说太邪恶了,上一期的黑胶唱盘我还没时间组装起来呢,怎么可以在我应该要战战兢兢地申请学校时推出这种蛊惑人心的东西呢。”这位要考试的仁兄虽然抱怨一番,不过还是给大家认真地介绍起最新一期“大人的科学”的内容:“这是内附的蒸汽车,组装好后,在锅炉内加入清水,点燃底下的酒精灯,就等着它噗嗤、噗嗤地边跑边冒着蒸汽了。”      日本电器的历史学      “为什么日本人总是能想出或是想研究这些看似无聊其实却很有趣的东西呢?”台湾的一位玩家这样感叹,他家里书架上摆满各种日本人的发明小玩意和科技书籍。“许多人真的会以为我要到日本留学?不过我真的好奇,难道西方人的建筑历史研究完全对五金、屋瓦、面砖、设备这些东西没兴趣吗?”   汤本博文在介绍“大人的科学”时有一句话意味深长,这些玩具都是“根据学研发行科学杂志及实验教材50年的丰富经验特别开发的”。想起最近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东芝电脑,在广州办事处成立仪式上不断重复播放的两段创始人历史介绍。   这个在中国还没有多少知名度的电脑品牌,在欧美国家却获得足够的认可,原因在于品牌处处体现着丰富的创造力。创始人之一田中久重8岁时就发明出了“不能打开的砚台”,后来他发明的“弓拽童子”被公认为江户木偶的巅峰之作,他制作的“万年计时器”也被认为是当时机械钟表中的世界最高杰作。除此之外他还陆续研制出了日本第一台制冰机、第一只扭力表、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精米机等等,被当时的人称为“东洋发明大壬”。“大人的科学”里不少“发明”就是来自于田中久重。   田中久重认为不能使用的技术和发明永远都不会得到人们认可,所以他从来不搞那些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所谓发明,而是对那种便于使用的技术进行了潜心的研究。“发明人们所需要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