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加环公益慈善家快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姚加环公益慈善家快乐

姚加环公益慈善家快乐   见到姚加环先生,第一印象就是爽朗与豪放。洪亮的声音,从嘴角边泛开的笑容,谈笑风生,没有长者的严肃,淡定的目光中却多了一份慈爱。这一面之缘,不仅让我们认识了这位乐善好施的慈善家,更让我们从他的人生中学到了古人“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他以服务大众为乐,甘当义工,为香港与家乡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历尽艰辛,玉汝于成   姚加环今天有了这份家业并非轻松获取或者是继承祖业,而是经历了千锤百炼的他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在无数次的拼搏奋斗中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曾经贫瘠的闽南之地,养育了生生不息的闽南人,为了讨生活,闽南的许多百姓远渡重洋。姚加环的父亲也一样。1949年,姚加环出生在福建晋江永和镇的钱仓村。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父亲在菲律宾的小生意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清苦简朴。小加环从小就懂事聪明,明白生活艰辛,看着母亲每日劳累地维持家里的生计,他便经常主动为母亲干家务活。岁月匆匆,转眼间,姚加环已经是一个13岁的少年了。就在那年,他与母亲移居到了香港。仍在读书年纪的他打算在香港继续求学,没想到与内地的学制大相径庭的香港学制阻断了他读书的道路。倔强的姚加环为减轻家庭负担,努力克服语言障碍,在人地生疏的香港奔波,还未成年就开始工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几岁的姚加环用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玩具厂油漆公仔辛苦换来的每月30元薪水养家。不仅如此,为了增加收入,夜晚他还走街串巷帮母亲分发珠衣给人加工赚钱,之后还帮母亲一起串塑料花。稚嫩的双手在一次又一次的劳作中磨出了老茧,他过早地承受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把与母亲在港辛苦劳作、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钱寄回老家接济家人。   几年的挣扎与奋斗换来了一些积蓄,他开始投资股票。到了1970年,姚加环倾其所有,在好友的帮助下,在商海里找到了新的目标,创办了恒生塑胶玩具厂。长久以来的信誉使他在潮起潮落的生意场上绝处逢生。1972年,香港塑胶原料价格上涨了六七倍,在如此困境下,他仍然坚持按时按价交货。这一切换来的是严重亏损,但也同时留下了商家对他信誉的赞赏。   随后,姚加环积极应对困境,开始经营转口生意,将在香港生产的玩具转售到菲律宾,继而成立贸易公司。经过了人生的一些转折后,渐渐熟悉商场规则的他老练而又精明地开始投入到房地产生意中,成立了顺炜房地产有限公司,投资房产买卖,开发地产业,在商海一展拳脚。   1987年,生意越做越顺手的姚加环又成立了昌兴富有限公司、富伟发展有限公司、美泰地产公司。三年后,再次以大手笔成立了怡达投资有限公司,并在骆克道271号兴建十多层商业大厦,建立公司大本营。   几年间,从小小的投资发展到了二十几家公司,姚加环承受住了一切冲击与磨难,在交替更迭的时代里站稳了脚跟。但今天的辉煌并不会让姚加环忘记昨日的贫苦。他牢记父母的话:“他日若事业有成,必回报家乡。”   ■俯首甘为孺子牛   对于姚加环来说,这一生除了享受事业成功的喜悦之外,更让他觉得有意义、充满快乐的就是当一名义工。他花费了诸多的时间、精力、金钱于义工上,不以为苦,反以为乐。   2005年,他从苏千墅手中接过香港晋江同乡会会长之职的时候就豪爽地说:“只要乡亲们信得过我,我多做点,付出点,不算什么。”忙碌的工作之外,他总是抽出时间来关心身边的乡亲。   姚加环经常称自己是“北大”的,不了解他的人肯定以为是“北京大学”出身,其实不是,是在香港北角长大的,他对于北角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北角的乡亲只要有所托付,他总是及时应答,并信守诺言,办好每一件事。在这里的晋江乡亲有三十几万人,前辈们往日辛勤创业,如今岁至迟暮,而年轻一代在外打拼,留下他们这些孤寂的老人。白天,在北角的街头树荫,常常可以看到许多老人在那里闲逛,姚加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   2003年,他腾出自己在北角的一处100多平方米的物业,创办了“老人之家”。在北角繁华商业地段,寸土寸金,如果将此处物业出租,每月将有上万元的收入。但是重义轻利、扶弱济贫的姚加环却毅然放弃了商业利益,还承担楼房的水电费、物业管理费、茶水费,并为“老人之家”购置了茶几、沙发、电视、牌桌、饮水机,恭请老人们每天在此处喝茶、看电视、打牌、聊天,打发暮年时光,为他们提供一处遮风挡雨之地。   那天,笔者采访之日恰逢姚加环带着礼物到“老人之家”慰问,一行人有幸随同姚加环共同参观了温馨的“老人之家”。走进楼内,四五十位老人在聊天、品茶,另一处则在打牌,众人其乐融融。说起姚加环,老人们备感温暖,夸赞他对老人关爱有加,除了经常来看望大家外,还不时带众老人到茶楼饮茶,逢年过节慰问大家。言语中尽是感激。但是低调的姚加环却默默地在做这些事,他的一位二十几年的老友甚至不知道他还有这么一个“老人之家”。   自从创办了“老人之家”,他的心里就一直惦念着这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